台灣網11月5日消息 日前天涯社區上一條帖子引爆網路,內容為近年臺灣新聞及綜藝節目截圖,節目主持人與嘉賓暢聊自己在內地的經歷和對內地的印象,其中包括“吃速食麵被圍觀”、大陸民眾“吃不起速凍餃子”、“內地人消費不起茶葉蛋”、臺灣女生在大陸都是“女神”待遇等言論。現在大陸工作的臺北女生Rita看到此貼後,在媒體撰文認為,如此謬誤主要還是來源於不夠了解,“兩岸分隔一甲子,2008年後雖然交流增多,但是改變想法哪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刻板印象與錯誤觀念還有待時間來化解。”她説,作為一個臺灣人在北京,有時覺得自己才是“吃不起”速凍餃子的人。
Rita現任鳳凰衛視娛樂記者,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的高談闊論中充滿誤會和諷刺,讓她想起去年即將離開臺北到北京工作前,去過貴州、九寨溝等城市旅遊的媽媽,曾不斷警告她“那邊上廁所都沒有門”,“深綠”好友則告訴“那裏的麥當勞是用地溝油做的”,在英國求學的好友甚至“鄙視的問我幹嘛這麼想不開要到內地工作”。
這些告誡意見在許多臺灣人當中看來相當普遍,Rita自己也是到了內地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經當了很久的“井底之蛙”。她説,自己兩年前第一次踏上廣州,看到珠江河畔的繁榮美景時,才知道“臺北在內地可能只是個三線城市”。在到內地之前,“也當了很久的島民之蛙,對於內地的印象停在20年前不自知”,甚至還曾洋洋得意的問在英國讀書的新疆同學“是不是騎馬上學”、“你住在蒙古包裏嗎”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22歲之前,Rita生長在臺灣,對於臺灣社會的自由與包容感到驕傲,而同時也存有對岸不開放、言論不自由、學生沒創造力、內地人愛插隊等刻板印象。她説,去年來到北京工作後,工作中遇到的同事總是抓著問她臺灣政治藍綠的差別與兩岸政治的變化與局勢,或是老揪著討論身份認同等問題。
Rita感受到,內地民眾早已不是印像中貧窮落後的樣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開放,內地民眾的思想逐漸多元化。而隨著網際網路自媒體的發展,公眾能接收和傳播的資訊和觀點更加多樣。大多數網友也更理性、包容,不再被一種聲音裹挾。
Rita説,物價飆漲是近幾年內地與臺灣面臨的問題,前陣子央視播報了星巴克在內地價格過高一事,引起網路瘋狂議論,但網友議論的不在於咖啡的價格,反而是抨擊央視逃避報導內地房價過高一事。當她在衚同迷路時,北京大爺帶她走到地鐵站,大家一點也不冷漠;去了798藝術區,看到了內地正在飛揚的藝術氛圍與創作能力;街頭手拉手的同志情侶,讓她看到社會的包容。
在三里屯的超市裏,有要價100多人民幣的英國進口昂貴茶葉,“吃不起速凍餃子的段子”又令她捧腹。Rita説,作為一個臺灣人在北京,有時覺得自己才是“吃不起”速凍餃子的人。偶爾朋友邀約到三里屯吃飯,一頓飯吃下來要價500人民幣,看著內地朋友眼睛眨都不眨就刷了卡,再度證明北京的生活水準已經遠遠超過了自以為是“天龍國”的臺北市。
Rita也説,消費水準高不代表人民素質一般高,在國貿的大街上,她看過拎著高檔名牌包的白富美隨手丟下剛喝完的咖啡紙杯。而一個南京來的朋友,看到朋友如果丟垃圾在地上時,會大罵對方並要求他撿起垃圾。她認為:“這個地方,有的人在進步,有的人還在原地打轉,但我們都期望與盼望未來會有更好的生活空間。”
Rita表示,一開始提到的凸顯臺灣優越感的段子,“讓不少內地人覺得臺灣人很愚昧,但其實我們不是故意去擁有這種優越感”。臺灣1985年後出生的人,很多去了美國、澳洲、英國讀書,小時候聽説內地很窮,長大後知道內地經濟正在崛起。但除了少數在大陸工作的臺商,多數人沒有機會見到大陸人,更沒有太多人到過大陸。得知大陸有關的訊息,大部分都來自臺灣媒體,而從各個角度可以知道臺灣媒體明顯的對內地很不友善,負面的報導通常多於正面,例如陸客到臺灣隨地大小便、捷運裏大聲説話嚷嚷、上下車不排隊等新聞。
正如許多臺灣青年對大陸知之不多一樣,Rita在北京也被問過各種奇葩的問題,例如“你是臺灣人,怎麼普通話説這麼好?”“你的爺爺、奶奶是不是跟著國民黨一起逃到臺灣的?”Rita説,在網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網民稱我們為“臺巴子”,大陸的崛起也帶來新一代青年的優越心理,她覺得“我想優越感這種事是世界通用……”
Rita最後表示,臺灣人並非對內地擁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而是我們不夠了解對方。兩岸分隔一甲子,2008年後雖然交流增多,但是改變想法哪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刻板印象與錯誤觀念還有待時間來化解。(台灣網 楊麗)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