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觀滄海:兩岸服貿協議阻力為何來自更需要者

2013年10月31日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了4個多月,至今沒有正式實施。吊詭的是,阻力來自臺灣——看起來更需要的一方。

  不管承認與否,這確是事實:大陸方面顧念同胞情深,簽署服貿協議時頗有讓利,對臺灣的開放程度甚至優於與港澳簽署的CEPA。不想,臺灣內部的反對聲浪經久不息,據臺灣“陸委會”9月所做的調查,45%的受訪者不支援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只有40%支援。相信很多大陸人不能理解,以美發行業來説,海協會長陳德銘曾表示:臺灣2300萬個頭是向大陸美發業者開放了,可是,大陸13億個頭也向臺灣美發業者開放了。誰更划算,一目了然。

  為什麼兩岸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某些民進黨人沒起好作用是其一。簽署一項自由貿易協議,一定有受益者、有受損者。一般來説,受損者通常是相對落後、弱小的行業、企業,不講優勝劣汰,彌補它們的損失,付出代價也最小。同樣,兩岸服貿協議實施一定會衝擊某些臺灣業者,民進黨願為他們發聲無可厚非,但是站在維護弱者利益的角度,還是只圖一黨之私、渾水摸魚,卻有分別。前者需要專業分析、客觀表述,立足於務實解決問題;後者卻通過誇大言辭,放大人們心中的恐懼,獲得支援。目前看,民進黨更近似于後者。

  有例為證。在兩岸服貿協議簽署不久,臺灣和紐西蘭也簽了一份貿易協議。據當地媒體報道,農業主管部門推估,臺灣因此受影響的農業産值每年超過30億新台幣。結果,民進黨相關人士不但沒有反對兩岸服貿協議時的義正辭嚴,連溫婉提醒重視農損的話都沒有。因為和紐西蘭商簽的協議,沒有政治油水可撈,不值得花力氣。

  當然,臺灣民眾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表支援,更深層原因還在於臺灣經濟的持續低迷。臺灣目前的平均薪資水準已經退回到16年前,十幾年的經濟不振,對中下階層的侵蝕更為嚴重,他們抗擊風險的能力大為降低。沒有這個因素,民進黨的煽風點火,不會那麼奏效。因此,兩岸服貿協議要在臺灣獲得更多支援,必須要解決這些民眾的憂慮。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要有清晰的補償機制;另一方面,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近日表示,大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協助中小企業度過衝擊。這句話説得很好,大企業可以借此提高社會信譽,也避免外界猜疑協議“圖利富商”。

  實際上,臺灣服務業在很多領域都佔據優勢,大陸服務市場又處於快速發展期,兩岸服貿協議實施一定有助於臺灣重振經濟。或者更保守地説,開放不一定帶來進步,但自閉一定更加落後,在經濟持續低迷後,這是臺灣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木鳴)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