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0月14日消息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2日在上海落下帷幕,論壇紀要及其涉及的促成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認知”成為臺媒關注焦點。臺灣《中國時報》14日刊發《和平論壇為“馬習會”探路》指出,最近兩岸互動交流浮現新一輪政治訊號,預示著兩岸正在密集加速互動進程、提升互動層級;儘管推動“習馬會”有很高操作難度,但若兩岸逐步創造有利條件,也並非不可能。
文章稱,最近兩岸互動交流,已浮現新一輪政治訊號,包括巴厘島APEC峰會場合出現的“張王互動”、和平論壇的倡議,以至即將登場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都預示兩岸正在密集加速互動進程、提升互動層級。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的多位與會學者説,此次論壇最少有三項“亮點”值得高度肯定:促請實現兩岸領導人會晤、妥善處理兩岸事務部門人員互動、逐步建立兩岸涉外事務機構溝通協調機制。雖是民間智庫的倡議,但對實質政策進展具“指標”意義。
為籌辦首屆和平論壇,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近期曾兩度赴臺與相關智庫會商,探索論壇議題設計、操作模式和後續運作型態等事宜。
據透露,兩岸智庫初步研商論壇議題時,全國臺研會即已主動提出希望探討“兩岸領導人會晤”等議題。參與籌辦的藍綠智庫與學術機構則表示樂觀其成。在形成《論壇紀要》後,促成兩岸高層會晤的倡議,即成為焦點。
今年6月13日“習吳會”時,吳伯雄即曾代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對習近平表明“兩岸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框架來定位兩岸關係,而非國與國關係”。
客觀看,推動“習馬會”的操作難度甚高,牽涉的問題複雜,但在兩岸逐步創造有利條件,臺當局“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如能先行實現交流互訪,促成“馬習會”並非全然是不可能。(台灣網 何建峰)
[ 責任編輯:高旭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高旭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