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臺灣成功大學發佈新聞稿稱,該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王淑鶯,與北京清華大學王新泉教授等人,日前共同發表了有關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與其受體相互作用之研究,刊載在全世界最負盛名的學術雜誌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據悉,該發現可望成為研發治療氣喘等先天性免疫疾病藥物的關鍵技術。
王淑鶯教授指出,曾有研究報告指出,IL-33與花粉症、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先天性免疫疾病的發病和惡化有關,患者的皮膚細胞中IL-33含量確實比一般人高,但是一直沒辦法厘清其與發病的因果關係。而在其研究中,利用小角度X光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的技術,發現許多前所未見的現象,也觀察到許多更高解析度或不同構型的資訊。王淑鶯教授進一步表示,從不同構型的資訊了解其作用機制後,未來便很有機會研發新藥,可以有效治療氣喘等先天性免疫疾病。(海峽導報記者林連金)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