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繁榮之下是否有需完善之處呢?簡化手續、減少限制,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慎選旅遊産品,互相尊重、提高修養....。.多位曾赴臺的大陸游客對中新網記者表達了建議和期許。
簡化赴臺證件辦理、減少限制
——“還不是最方便”
目前,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需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簡稱通行證)和“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入臺證),分別由大陸出入境管理部門和臺灣有關部門簽發。
“我現在還是覺得去不方便,雖然説自由行(即個人遊)挺好的,但是要辦通行證、簽注,就很麻煩。”今年5月自由行去臺灣的文西説,她戶口在上海,且在北京繳納社保已滿一年,但因某個險種“少交了一點”,只能趕回上海辦證。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陸43個城市暫住的外地戶籍人員可以就近申請赴臺通行證。
以北京為例,非北京戶籍的申請者需符合以下條件:
在北京工作且連續繳納一年以上社會保險(須繳納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險五類保險,從申請月的上一個月開始連續往前推算不短于12個月,不能斷繳;其中生育險自2012年1月起連續繳納即可。)
在京高等院校在讀大學生(含高職、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且就讀高校需在北京公安局出入境處做了相關備案。
年滿60周歲者需出示證明其在京居住滿6個月或以上的暫住證,對未滿16周歲的子女則無相關要求,只需監護人符合條件即可。
本想就近在京辦證的文西卻因“公司在某險種少交了一點”而不得不趕回上海,她將之形容為“平白多了一個小bug”, “(回上海)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時間上、精力上、體力上又多了一層負擔。還不是最方便的,反正希望以後方便一點吧。”
去年9月自由行去臺灣、且持有北京戶口的Stoney(網名)就沒有文西的麻煩了。但她同樣對辦理入臺證感到“繁瑣”:“要收集好多好多東西給他,要填好多好多表格。那個表格密密麻麻的,不是很好讀。”
申請入臺證沒有地域限制,但只能通過有資質的大陸旅行社代辦,由他們將申請人的資訊提交給臺灣有關部門,再由後者簽發。
據文西回憶,申請入臺證時還要提交一份行程表,“而且是非常詳細的行程表。具體到每天在哪、哪個酒店住,每天在什麼地方什麼城市都要説明。”
此外,申請赴臺個人遊的遊客需提供一份財産證明(參加旅行團的遊客免附;最近三年內曾經到臺個人遊、且無違規情形者免附;滿18周歲在讀大學生免附),具體如下:
1.銀行開立的約5萬元人民幣以上存款證明且存款時長不少於1個月,或最近一個月內賬戶流水單(須蓋銀行章)。
2. 金卡以上(如金卡(Gold)、白金卡(Platinum)、無限卡(Infinite))的彩色掃瞄電子文件。
3. 年工資所得約人民幣12.5萬元以上的薪資所得證明(如:公司開立並蓋章的薪資證明)。
以上三項具備一項即可,隨行的直系血親及配偶要附上和申請人的親屬關係證明(如:出生證明、結婚證書、公安開立並蓋章的親屬證明或全家戶口簿)。
對此,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15日受訪時表示,針對赴臺個人遊旅客的財力限額是“一個保障性措施”,有關的限制已經在簡化,比如個人行遊客並不必須出示銀行的存款證明,只要銀行的流水單蓋個章就行了。
中新網記者從臺旅會北京辦事處獲悉,銀行出具的流水單是為了證明申請者的賬戶內有不少於5萬元人民幣的餘額,這樣即使賬戶不滿5萬元也不至於在財力上“不過關”。舉例來説,申請者只要在銀行出具流水單的前一天往賬戶記憶體入5萬元,這份流水單就能讓他“過關”,審核者並不會細究錢的歸屬。
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
——“讓更多想去臺灣遊的旅客去臺灣旅行”
在6月中旬舉辦的第五屆海峽論壇上,大陸方面宣佈開放瀋陽等13個城市作為第三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2011年6月28日,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正式啟動,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廈門市;2012年陸客個人遊擴大開放,增加開放成都等10個試點城市。
不過,網友“天馬王”還是將其赴臺個人遊計劃延至退休後,因為他所在的廣東汕尾市沒開放赴臺個人遊,而等到60歲後他便可就近(如廣州)辦理赴臺通行證,只需出具在廣州居住滿6個月的證明。“天馬王”對中新網記者説,“希望讓更多想去臺灣遊的旅客去臺灣旅行,就像我們去香港澳門一樣簡單方便。”
那麼對一個戶口所在地未開放赴臺個人遊,又不符合居住地申辦條件的人來説,到底有何不便呢?中新網記者日前致電中國旅行社總社(北京)有限公司諮詢一條“暑期臺灣7晚8天線路”時,首先便被問“是否能在北京辦理赴臺通行證”。
該旅行社工作人員説,如果遊客不符合在京辦理赴臺證資格,且原戶籍地未開通赴臺個人遊,就只能在原戶籍地辦理赴臺證件後從當地出港,也就是只能參加當地的旅行團。
有人問“為何不一次性開放所有大陸城市赴臺個人遊”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日前回應稱,兩岸關係發展一直遵循積極穩妥、循序漸進,赴臺個人遊開放的速度不算慢,“當然我們也非常樂觀預測,在未來來講會有更多的自由行城市開放”。
慎選旅遊産品
——“時刻緊記一分錢一分貨”
有關臺灣部分旅遊業者宰客、硬性安排購物的新聞偶有見諸報端。臺灣《今週刊》去年曾刊載臺灣資深導遊賴琬莉的文章。賴琬莉在文中表示,臺灣旅行社惡性競爭,低價搶陸客團。
她曾帶陸客團到臺東的珊瑚店,一個普通的珊瑚卻被講成是珍寶。她寫道,“當場我覺得客人看我的眼睛像神審判,我感受到他們開始懷疑、不信任,甚至生氣。雖然我嘴巴照講,但內心卻羞愧得無地自容,那天是我導遊生涯的黑暗日。”
為大力整頓陸客赴臺旅遊市場,改善低價旅行團所衍生的負面效應,臺灣方面積極推銷“優質團”。
“優質團”明確規範購物店站數及停留時間、每日行程安排不得超過12小時、車輛每日行駛里程不得超過250公里,並要求旅行社接待大陸觀光團所使用遊覽車全面加裝GPS等;並鼓勵旅行社在常規環島遊之外,能夠創新推出區域遊、主題遊及精緻旅遊産品,以落實陸客團品質並確保旅遊安全。
據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介紹,截至6月18日,已有29家臺灣旅行社向臺旅會提出申請,累計核準通過“赴臺優質遊”行程63件,目前已有山東、北京、河北、廣東、福建等地陸續首發成行。
對此,遊客Stoney認為“一定意義上還是有幫助的”。也有遊客認為,“讓更多的陸客了解臺灣,讓個人遊更便捷才是王道”。遊客趙偉認為,“應該從經濟學的角度去考量,我們應該像歐美一樣,尊重市場....。.不過一定的規範還是有必要的,隨之任之或許會讓很多黑心販鑽空子”。
趙偉建議旅遊業者,應該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通過優質的服務和優質的行銷策略來吸引遊客,口耳相傳效應是不容小覷的。
還有許多遊客建議,除應向合格誠信度高的旅遊團報名外,應該時刻緊記“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倘若低於一般市場行情,極有可能就是購物團陷阱,不要太相信“物美價廉”,以“貨真價實”標準慎選赴臺旅遊産品。
還有人説,作為遊客應該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想買就不要去買,“尤其是那些跟團的,大家一定要團結,遇到這樣不合理的,大家如果能凝成一條繩,我想他們導遊也不敢怎麼樣吧,當然選擇自由行就不會遇到被強迫的事情了。”
互相尊重、提高修養
——“最好回避分歧”
受訪的大陸游客們認為,臺灣同胞是有禮熱情的,但有人提醒,和臺灣人交流時最好回避政治方面的分歧。曾去過臺灣的許晨龍説,“有些人很喜歡和大陸游客討論政治問題,我們遇到了好幾次,包括有的人對大陸有很大的偏見,比如認為大陸城市都特別不安全,比臺灣差遠了什麼的,這時候就不要和他爭論,趕緊結束話題離開就好了。”
遊客文西也表示,在住宿時遇到兩個臺北年輕人,因聊天時默契地回避“政治話題”而相談甚歡。
至於個別大陸游客文明素質問題,受訪者們對中新網記者説,他們在旅行時碰到的大陸游客“基本上也都還比較文明”。遊客楊薛薈説,“一些年紀較大、打扮比較鄉土氣息的不太講秩序,然後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而“受過良好教育的都不錯”。(完)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