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兩會日前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在臺灣引發的議論仍在持續,臺灣各界繼續表態支援。
服貿協議于21日由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上海簽署。該協議被認為是兩岸經貿合作的又一里程碑,開啟兩岸經濟新紀元。
但協議在臺灣也引發持續議論。有觀點認為,簽署此協議時,臺相關主管機關決策不夠透明,屬“黑箱作業”,和業者溝通不足,對一些行業會造成較大衝擊。
對於服貿協議引發的議論,臺各界近日繼續發表觀點。
臺“立法院”25日通過朝野協商達成共識,服貿協議應經“立法院”逐條審查、表決,不得全案包裹表決,審查通過前不得生效。
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27日在臺北表示,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延伸,讓臺灣具競爭力的服務業,能到大陸發展。
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27日指出,服貿協議簽署是兩岸經貿關係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對臺灣下階段順利發展至為重要。他説,服務業是臺灣的競爭強項,社會各界應有更多信心。
江宜樺還指出,後續應與各界充分溝通,並確實做好影響評估,對於可能受衝擊産業,提出具體完整的配套措施,必要的話,擬定輔導及補助制度。
除政界回應,臺商界大佬也紛紛表態。
臺灣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表示,一個案子開通總是有正負兩面,應樂觀看待服貿協議的好處,估計雙方將會刺激出更多需求,市場的開通應該要更“Free”。
臺灣宏基集團創始人施振榮説,服貿協議有助提升臺灣的體質和競爭力,如果沒有全球化思維,一定是輸家。他還説,市場開放有利有弊,但如果以保護的思維來考慮,肯定會是輸家。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表示,服貿協議包含開放電子商務,看好未來大陸電子商務發展會很快,鴻海集團將全力投入。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説,臺灣服務業優勢明顯,大陸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市場。他認為,服貿協議對臺灣“利絕對大於弊”,除有助臺商佈局外,也可以增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是雙贏策略。
臺學界亦有諸多學者對服貿協議發表看法。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表示,服貿協議的簽署,以自由貿易角度看,臺灣雖有産業受到衝擊,但獲得更大利多。亦有臺學者認為服貿協議是助臺打開服務業出口的敲門磚,利大於弊。
臺灣媒體近日對服貿協議亦連續發表觀點。最新的評論如,臺灣《聯合晚報》26日刊發題為《別看輕臺灣業者!》的社論指出,一些臺業者對大陸市場躍躍欲試,對守住本地市場信心十足。
臺灣《聯合報》27日的社論指出,兩岸服貿協議的簽署,從個別産業看,必然有得有失,當局應該做好因應佈局;但從臺灣總體經濟看,若是得大於失、機會多於威脅,便值得一搏。 (石龍洪)
[ 責任編輯:黃艷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