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誼
來廈門之前,陸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建誼在臺灣已經是成功的企業經理人,從來沒想過要接自家的班,因為“代工只是憑著誠信和技術接單子,根本沒有挑戰性”。
沒想到,2008年,一場“産業升級”革命,卻把他留在廈門。
“大陸與臺灣一樣,會遇到産業升級的問題”
1973年,誕生於臺灣陶瓷寶地——— 鶯歌鎮的陸寶,在當時寫下了一段臺灣陶瓷代工産業的盛世融景,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
“當時招工開始越來越困難,人工成本上升加上當時台幣一直升值,對於臺灣出口的影響非常大。”於是,中間去過越南、到過印尼,也曾2次來過大陸,最終,陸寶選擇了廈門同安,重新開始。
“當時雖然兩岸彼此還很神秘,但是畢竟同文同種,在語言上、生活形態方面,都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最重要的是,我們也覺得這樣的技術如果能留在大陸更適合,所以1993年就在大陸設廠”。
從那時候起10來年的時間,其實陸寶的代工生意一直很好,單子接個沒完,2006年甚至到達頂峰。這樣的形勢,換作其他企業大概會眉開眼笑等著數錢,但正因為經歷過臺灣企業升級轉型的陣痛,讓呂家兩兄弟總有危機意識:大陸遲早有一天,也會進入到産業升級的階段,是不是該早點準備?
“如果我們不發展品牌,一直做代工的話,那就必須不斷再去找成本更低的生産基地,如果有自己的品牌,就可以選擇在大陸留更長的時間。”2000年開始,在做外銷代工的“課餘時間”,陸寶開始了孕育品牌“自學之路”。
“品牌像孩子一樣,有個性才能有生命力”
孕育品牌之前,其實呂建誼在臺灣已經是一名成功的企業經理人,一點都不想接自家的班。“如果純粹代工,基本上靠的是技術和誠信在接單子,跟市場行銷的概念是不同的,我來還有什麼意思?”
在他看來,代工與品牌最大的不同,在於品牌是有生命有個性的東西,孕育一個品牌,就像養自己的小孩一樣,“你要想把小孩養成什麼樣的性格,你希望別人看到你的小孩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從代工到推出自己的品牌商品,陸寶花了8年的時間。2008年,陸寶真正決定踏出品牌之路時,對於接班這件事,呂建誼才真正動了心,並開始手把手地為養大陸寶這個“孩子”做準備。
“許多外銷企業在轉型做內銷的時候,會做兩件事情,一是直接把國外的設計稍微改一改,然後就貼自己的品牌拿出來賣;另一類企業更糟,接了外銷訂單,那尾單剩200個就直接拿出來賣。”呂建誼説,這樣的産品,一來不見得能符合大陸市場、亞洲市場的定位,二來對於企業品牌的樹立而言也絕非好事,所以打從一開始建立品牌,呂建誼就決定完全地拋開這兩種觀念,希望“純粹以符合大陸市場、亞洲市場這個角度去開發商品”。於是,開始研究中式茶具的陸寶,從30多年外銷代工中吸取經驗,加上中國文化的底蘊,最終交出了一張“中西合璧”的漂亮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