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21日刊登投稿文章,作者説,臺灣人常自傲於人文素養、財力高於大陸,“我常自省臺灣人在待人接物上,是否也應該要放下身段,彼此欣賞與深入了解?”
文章摘編如下:
小龍年的熱鬧氛圍,伴隨著大陸親人的即將到來,顯得更讓人期待。期待的不只是親人熟悉的面容與鄉音,更多的是他們口中的家鄉描繪。
打從得知大陸親人年初二已抵達宜蘭外婆家時,與家人的談話內容便多圍繞在他們一行6人的衣食住行得由高齡70多歲的外婆辛苦打理一事上。
北方人來到臺灣,衣著上的適應是我們好奇的,原以為會像剝洋蔥般地一件一件脫掉,但這問題卻讓年輕人與年長者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答案──年長者仍然因為怕著涼,3件棉褲不離身,外加棉襖與外套;年輕人則同臺灣人一樣正常穿著。
與輩分高但卻可當我女兒的表姑們話家常時,仍不忘順便請教有關教育、經濟、房市等相關問題,她們倆都很客氣地讓我直呼她們的名字──“貝貝”與“小春”,因為這名字挺有趣的,永遠叫不老,所以我就不客氣地直呼其名了。但或許“年齡”真的是族群間自然的界線,在閒談與聚餐中,慢慢地,成了年輕人一桌,年長者一桌。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