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指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的共識,其核心精神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今年是“九二共識”20週年。“九二共識”是兩岸自1949年曆經武裝對峙、意識形態鬥爭、分裂與反分裂到和平發展時期所達成的第一個深具歷史意義的政治性共識。20年來,“九二共識”歷經兩岸關係的風雨起伏,在不同時期發揮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與時俱進地推動對“九二共識”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它是事務性協商延伸出來的原則共識,是兩岸政治智慧的結晶
“九二共識”是事務性協商延伸出來的原則共識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兩岸關係出現了重大進展。1987年11月,臺灣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展開了兩岸民間交流。隨著交流日趨頻繁,衍生了一系列事務性問題,諸如通婚、遺産繼承等所涉及的文書驗證、漁船絞網衍生漁事糾紛、走私偷渡導致兩岸必須共同打擊犯罪等議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臺灣不得不調整“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權的與大陸聯繫和協商的民間性仲介機構——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處理官方“不便與不能出面的兩岸事務”。為便於與海基會接觸、商談,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推動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並授權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