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2日刊載投稿文章,文章介紹了作者在臺灣鹿城見識了古色古香的建築,見識了繁華褪去卻給人無限懷念的懷舊之鄉,並且體驗了鹿港時間停留和歷史凝固的魅力。
文章摘編如下:
鹿港小鎮,一個沐浴在歷史光影裏的懷舊之鄉,是臺灣歷史文化及經濟發祥地之一,而她所擁有的一切歷史淵源,都同兩岸交流有關。如今的鹿港老街,指的是瑤林街、埔頭街以及大有街一帶。據稱,清朝乾隆年間,這一帶是最為熱鬧的街區。
在窄窄的老街行走,耳邊飄出鄧麗君甜膩膩的《小城故事》,或許是了解大陸客的心思和牽掛,所以專挑這類老歌吸引遊客(當然是大陸客)的關注。
門臉低矮的庭院、百年不枯的老井、徒手描繡的畫坊……,我們在老街巷內走馬觀花。從合和行、合德堂、三槐堂、茂盛行、意和行、友鹿軒、鹿水草堂、怡古齋、春林雅堂、臻時館等等這些名號上,不用細究,你也可以嗅出幾分“古早味”了。
由於這裡的建築都是紅磚紅瓦,同固有印象中古色古香的青磚黑瓦相去甚遠,因此,這裡的建築物同其“老輩分”似乎有些不搭調。隨行的一位當地民俗文化學者指出,很多建築都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並指出這些建築的某些妙處,你這才不得不信服。
一家老字號食品店熱情地將我們延攬進家門,讓我們品嘗他們手工製作的點心。我們不是“團進團出”的陸客,儘管只品不買,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待客熱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