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學者談莫言文學中的酷刑與國族

2012年11月19日 12: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1月5日,兩位北京市民在王府井書店最新版莫言全集專櫃翻看圖書,該全集在10月底新近上市。中新社發 張浩 攝

  臺灣《聯合文學》11月號337期刊登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陳建忠的文章,撇開莫言是否應該得獎的爭議,由筆者個人的閱讀史出發,談多年來閱讀莫言文學時的體會與意見。

  全文摘編如下:

  一、莫言: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者

  在中國作家莫言(1955-)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後才來談他的文學表現,毋寧是不易討好的事。批評者,認為他不足以勝任中國文學的良心。擁護者,包括官方,自然對莫言能夠以漢語文學為祖國贏得世界聲譽感到驕傲不已。不過,本文並非全面性的介紹與評價,因此不擬由他是否 值得給獎的角度談他的文學,只能由個人的閱讀史出發,説説多年來閱讀莫言文學時的體會與意見。

  十多年前,初讀莫言的《民間音樂》、《白狗鞦韆架》等短篇時,的確被他小説中來自農村的純樸人性與愛情故事所感動,而這份文學魅力的來源,應當 也與文本間 流動的神秘感與傳奇性息息相關。總之,莫言是真會利用“編故事”來吸引讀者的作家(相對於“寫實”或“寫意”而言)。他必然深知,一篇好小説是建立在好的 故事編撰之上這道理。因此,“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者”等稱號,也就構築起作者與讀者一個共同的文學視域,小説家莫言已成為當代中國文壇表現漢語能力特強的代表之一。

  隨著莫言由“尋根小説”的創作,逐漸轉向書寫歷史題材的“新歷史小説”階段(同期代表尚有如蘇童、余華、格非、葉兆言等),莫言當前的成就可説 多來自他的 長篇作品。諸如《紅高粱家族》(1987)、《天堂蒜薹之歌》(1988)、《酒國》(1993)、《豐乳肥臀》(1995)、《檀香刑》(2001)、 《四十一炮》(2003)、《生死疲勞》(2006)、《蛙》(2009)等,對於重述“歷史”多采用黑色幽默與魔幻手法,當中突出了民間的活力、母性的 力量、農民的辛勞,也嘲弄了腐敗、知識分子卑微。依此來看,莫言並不缺乏對正義、善惡、批判的能力與書寫;相反地,他甚至繼承了社會主義國度中的 某種理想性。但面對他卷帙浩繁的著作讚嘆之餘,為何我仍感意猶未盡?

  我想,或許是莫言文學中形式大過思想的表現,使他的嘲弄顯得華麗而幾近隱蔽了吧?又或者説,如果嘲弄不是由問題的根源處著眼,而是一種“表演現狀”的方式進行,那可能更會使嘲弄成為另一種變相的回避,回避文化與社會中更深層的癥結所在。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