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魚香茄子沒有魚”——臺灣大學生暑期在大陸實習感受衝擊與融合

2012年10月14日 08:2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身碟原來是隨身碟。”

  “‘打的’是什麼意思?”

  ……

  2012年暑期,168名臺灣大學生赴大陸臺資企業實習。在45天的行程中,他們在同文同種的對岸,體驗到了不同的社會和生活。

  衝擊

  10月13日,這些完成實習的大學生們,聚集在臺灣科技大學會議廳內,向人們展示他們的實習報告,也分享他們這段難忘的人生歷程。

  臺灣大學生赴大陸臺資企業實習的活動,由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發起,得到了大陸臺商的積極配合,迄今已經開展6年,累計有近800名臺灣大學生參加實習。

  今年暑期,當一群來自臺灣不同大學、研究所的學生們踏上前往大陸的旅程時,他們中的很多人是人生中第一次離開臺灣。

  一開始,由於兩岸多年來形成的社會和生活習慣差異,加上他們此前對大陸固有的“認識”,使他們在現實面前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來自臺灣交通大學的林東嶽是一名電機係的大三學生,他被安排到了江蘇無錫一家臺資企業實習。

  “剛進入住的地方,我嚇了一大跳,比學校4個人的宿舍還要大。”他説,“路上的車和臺北一樣多,跟我原本預料的騎腳踏車(自行車)根本不一樣。”

  類似的衝擊還有很多,在福建惠州一家臺資企業實習的謝怡芳,點了“魚香茄子煲”之後發現,“魚香”指的是一種口味,其實裏面只有茄子和飯,根本沒有魚肉。

  理解

  在經歷了起初的衝擊之後,這些臺灣的大學生也在不斷與大陸員工接觸、交往的過程中,加深了彼此的理解。

  他們許多人談到,不管來自哪,原來大家在內心深處,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還有一些學生,拋開了最初的“臺灣優越感”,轉而看到了大陸同齡人的競爭優勢。

  在上海實習的鄭旭皓到工廠見習後發現,好多大陸員工工作非常勤奮,這其實跟臺灣的很多人一樣,“大家背井離鄉去打拼,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

  林東嶽通過與大陸的同齡人交流,發現對方知道自己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不像自己還是社會中的一隻“菜鳥”,“我發現了自己的渺小”。

  在大陸實習的過程中,這些臺灣的大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實踐知識,他們在深入臺資企業、與大陸員工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到不管在哪,要想實現自己的價值,都要學以致用,都要主動、努力、敬業、尊重他人、與團隊合作……

  融合

  對於實習活動的組織者來説,讓臺灣大學生西進大陸實習,既為了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增進兩岸的交流,也希望讓這些大學生未來成為臺商在大陸發展的後備人才,促進兩岸的共同發展。

  陳明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通過組織臺灣大學生到大陸臺資企業實習,讓他們親眼看到大陸的發展和變化,有助於他們早一點著手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同時也希望借此吸引他們將來畢業後到大陸發展,為大陸臺資企業提供後備幹部。

  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説,大陸一直在往前走,臺灣人要思考怎麼善用自己的條件,利用臺灣與大陸在語言、血緣、歷史等方面的聯繫,“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站起來”。

  花都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志隆説,大陸是一個大市場,也是臺灣大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的一個大舞臺。通過暑期實習,希望臺灣大學生更加了解大陸市場,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