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兩岸金融中心項目4月啟動以來,這塊18平方公里的土地便吸引目光不斷。首塊地皮出讓、金融機構入駐、乃至近日概念性規劃設計出爐,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媒體關注的對象。然而在兩岸業者看來,金融中心實體建設的進展固然重要,卻比不得政策鬆綁更讓人心動。
海峽兩岸經貿交往多年,金融合作卻囿于政策有限,步伐滯後,無法滿足經貿往來要求。長此以往,臺商發展受到影響,對兩岸大環境也不利。改變這種狀況正是大陸力推廈門兩岸金融中心的初衷。
目前,島內業者集中關心的是,金融中心區內能否適當降低臺資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減少一些限制性的條條框框,為兩岸金融界進一步的合作鋪平道路。大陸金融界人士則關注區內能否試點對臺離岸金融業務。
去年6月,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廈門“發揮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作用”,“先行先試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今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專門提出,推進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
在“先行先試”政策基調下,業者理應有更多更實際的期待。廈門當地也正努力爭取各級支援,並將強化涉臺金融立法工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引進臺資金融機構、推進兩岸金融合作的配套優惠政策措施。
兩岸金融合作離不開兩岸共同努力。臺灣方面也要拿出誠意來,為以往頗多束縛的金融政策鬆綁。如此,有迫切市場外拓需求的島內金融業才能把握住大陸的商機,島內金融業的高效率等經驗才能為大陸同業所借鑒,滿足兩岸經貿縱深發展的需求。(王昭)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