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溫泉,浴之氣爽然;蕩胸忘俗慮,酣夢傲神仙。身凈如無物,心澄別有天;松濤應一醉,風咏邁前賢。”這首《北投雜咏》道盡了在寶島“泡湯”的享受。
洗溫泉,臺灣人謂之“泡湯”,堪稱島內社會的特有文化,幾乎已成為臺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個人遊客來臺欣賞秀麗風光之餘,“泡湯”也是一項可供選擇的重要體驗。
由於臺灣位於環太平洋造山帶上,地底存有大量未冷卻的火山岩漿庫,使得全臺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溫泉分佈廣、數量多、水質好。
“泡湯”之所以如此盛行,依記者的了解及觀察,還有如下幾大因素:一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的大力開發,二是“泡湯”本身所具有的休閒、保健功效,三是近幾十年旅遊業者的精心包裝和推廣,進而形成了如今島內的“泡湯”風尚。
近日,在臺北市觀光傳播局人士的陪同下,本社記者走訪知名的北投溫泉區,了解臺灣“泡湯”的緣起,對“泡湯”文化多了一層體會和認識。
北投位於大屯火山群、金山斷層上,為百餘年來臺灣最著名的溫泉鄉之一。北投原為臺灣少數民族部落的聚居之地。相傳因大屯山上終年雲霧繚繞、神秘莫測,故稱之為Pakto(“女巫”之意),譯成漢音即為“北投”。19世紀末,日本商人在當地開辦第一家溫泉旅館,也從此開啟了臺灣溫泉的發展史。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