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陸游客赴臺遊和臺胞來大陸旅遊都呈現井噴增長,兩岸人員往來、異地工作和學習人數不斷增加,商品貿易更是日益頻繁,兩岸消費維權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日前,在廈門舉行的第六屆泛珠三角區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高層聯席會議,臺灣消費者保護組織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首次應邀參會,會議首次把兩岸消費維權協作作為正式議題,兩岸有關機構積極探討建立全面消費維權協作,適應兩岸交流合作的需要。
全面協作迫在眉睫
“兩岸之間缺乏消費維權合作的現狀,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教授李鵬説。“隨著這兩年兩岸人員、商務往來日益密切,兩岸開展全面的消費維權合作有明顯的緊迫性。”
據了解,兩岸“大三通”實行後,大大提高了兩岸貨物流動的效率,特別是兩岸民眾生活消費品貿易的飛速發展:2006年,淘寶網開通“臺灣館”,大陸居民可通過該館購買臺灣商品,目前淘寶網的臺灣用戶支付賬戶平均每日入賬達50萬新台幣;今年,臺灣商品城在大陸各地開始迅速鋪開,如北京的“臺灣印象”、南京“臺灣名品城”等,臺灣商品的展售在大陸各大城市呈現長期化趨勢; 2008年7月,臺灣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大陸居民赴臺人數迅速增長,今年預計全年將達150萬人次;2009年7月,臺灣“金管會”開放大陸銀聯卡在臺刷卡消費,從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末,銀聯卡在臺消費達35億元新台幣,大陸游客每人平均在臺消費近5.8萬新台幣。
這一切説明,大陸居民在臺灣島內和臺胞在大陸消費都將呈迅猛增長趨勢,必然會引發其消費權益保護等相關問題。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在對方旅遊期間的短期停留還是在網路購物,消費侵權維權較難。
對此,臺灣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説:“海峽兩岸的交流過程中幾乎均與消費者息息相關,以目前現況而論,確有若干現象值得檢討改進。消基會衷心期盼,找出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相信必能改善大陸地區的産品或服務在臺灣消費者的印象,增進兩岸關係。”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