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讀者》第一個吃螃蟹 開啟兩岸出版交流新頁

2010年09月01日 14:5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民眾在街頭閱讀報紙、雜誌

  臺灣讀者為了買本大陸雜誌,有時要等上兩個月

  近日,大陸發行量最大的期刊《讀者》雜誌獲准在臺灣公開發行,成為第一本登島的大陸雜誌。據悉,《讀者》入臺後仍使用原刊名,但改為繁體版發行,除了進入島內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地方縣市圖書館,在超市也買得到,價格約在50 元新台幣之內(4 元新台幣約合1 元人民幣)。臺灣輿論認為,《讀者》入臺開啟了兩岸出版交流新頁,同時也實現了島內讀者多年的夙願。

  《讀者》第一個吃螃蟹

  兩岸經貿交流日漸加深後,文化交流也將成為重點。據悉,臺“新聞局”向《讀者》發出核準文件前,對其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審查,審查內容有“文章是否宣揚共産主義、統戰思想”等。核準後,臺灣媒體對《讀者》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包括當年如何因版權問題改名,雜誌辦刊宗旨、主要閱讀人群等。臺媒還引用《讀者》董事長吉西平的話“在大陸印《讀者》,就跟印鈔票一樣”,以顯示其暢銷度,並稱它為“大陸人的心靈讀本”。 

 

  儘管《讀者》在全球都擁有忠實讀者,但臺灣輿論仍擔心其在臺水土不服。首先,臺灣的出版業和雜誌發行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資訊量已經飽和,《讀者》要分一杯羹不容易。其次,臺灣讀者常年被《壹週刊》、《蘋果日報》等“重口味”讀物轟炸,《讀者》排版印刷相當樸實,能否抓住受眾眼球也是個問題。與此同時,《讀者》選摘的文章以勵志雜文、愛情小説為主,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雜誌的路數,加上兩岸在書寫方式、遣詞造句上的差異,《讀者》能否在臺灣站穩腳跟還有待觀察。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