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香港《亞洲週刊》刊出美國克萊蒙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湯本的文章説,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試圖將南海爭議國際化,她的講話引發北京和臺北的共同嚴重關注,正向臺海兩岸提供一個新的戰略機遇:兩岸中華民族重新審視和思考,如何共同捍衛南海主權和海洋資源權利。
文章説,南海的風浪詭譎多變。二零一零年七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故意拉偏架(偏幫某方),試圖將南海爭議國際化。她可能意識到,她的講話會引來中國外長楊潔篪的直接反駁和澄清,但她應沒有料到,她的發言引發北京和臺北的共同嚴重關注,也震撼了林則徐、沈寶楨的後代資深涉外官員們(如淩青、沈呂巡)和他們的同事的傳統情結和現代專業思考。她壓根想不到的是,她正在向兩岸提供一個新的戰略機遇:兩岸中華民族重新審視和思考,如何共同捍衛南海主權和海洋資源權利?
在當下撲朔迷離的局勢中,北京和臺北明朗強勢地重復宣示。因為南海同屬兩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文章認為,海洋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資源所在。南海共有兩百多個島礁,根據美國能源部資源資訊管理署網站等數據,已經探明的石油有2130億桶,天然氣有900萬億立方英尺,南海漁業佔了全球漁業的一成,全球總共八個蝦産區中五個在南海,其他海底礦産也十分豐富;南海也是通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自古以來,南海是兩岸人民的漁場,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兩岸漁民卻多次受到外國軍艦的野蠻驅趕、拘禁等非法淩辱。一個嶄新的戰略課題擺在眼前,如何共同捍衛南海主權和利益?
經由ECFA成功簽署和逐步落實,兩岸全面合作的態勢已經展現。正如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所指出的,推動兩岸合作,必須“小步快跑”。國民黨智庫負責人陳錫蕃也強調,由連戰訪問北京開始的一系列會談及協議的成功,兩岸前景喜人。
文章指出,在南海問題上,對於民眾公共輿論、對於美國國會公關,都極為急迫。而兩岸智囊機構就戰略及政策設計的重要性,應對突發局勢的戰略政策模式設計之交流協同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擺在面前。一切的可能取決於今日的努力,戰略的設想能否變成民眾的勝利,取決於戰略遠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