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北路名傳承中華文化 老城區如大陸版圖縮影

2007年12月26日 08:2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二十五日電 題:臺北的路名 傳承中華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董會峰

  在臺北,一切都是那麼親切,除了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相同之外,路名更讓人親切如同回家。

  中華路,仁愛路,廣州街,青島路,和平路……這些或大陸地名,或中華文化濃縮的詞語,讓臺北與大陸,與中華文化緊緊地聯結起來。

  熟識了臺北之後,可以清晰地發現,臺北的路名有幾個命名的脈絡,一是中國大陸地名,二是文化地名,三是時代的遺跡,四是民族地名。這些或歷史或文化的痕跡落在地名上,讓臺北更加文雅與親切起來。

  先説説大陸地名。在臺北的老城區,路名儼然就是一個中國大陸版圖的縮影,街道名大致是按照中國城市的東南西北位置去命名。比如城市東部街道往往叫南京路、杭州路,西部叫西寧路、長安路等,吉林路在東北邊,桂林路則在貴陽街的南面。所以早期在臺北市只要你熟中國地理就不用怕迷路。

  再説説文化地名。在臺北市,交通主幹線,以東西向、南北向來劃分,東西向的自南向北分別為民族、民權、民生,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南北向的則命名為光復、復興、建國、中山等等。

  這些路名帶有濃濃的中華歷史文化的印記。忠孝、仁愛、信義,這些儒家思想的濃縮詞語,通過路名的耳熟能詳,將中華文化向民眾傳播與滲透。而民族、民權、民生,則是中山先生的革命志向。光復、復興等與臺灣曾被日本佔據,後來抗戰勝利的歷史緊緊相聯。

  據了解,大陸地名與中華文化地名,這兩項主要是國民黨到臺灣後形成的,其把很多日據時代日本人取的路都改為有中國氣息的名字。通過名字的更改,中華文化又開始在臺灣島播灑。

  除了這兩項,臺灣還有很多路名是民族地名與歷史地名。

  如“安溪厝”、“同安寮”,意思就是這個地方的老百姓是從泉州的安溪或同安過來的。

  再細細地追究,可以發現,臺北的街道仍留存著許多先民的痕跡。如撫遠街現在改為“塔悠路”。古時候的“塔塔悠社”就在臺北古時的內湖區,“塔塔悠”是少數民族未婚少女戴在頭上的裝飾品。

  捷運淡水線有個站名叫“唭哩岸”,這也是少數民族的語言,是當地山上産的一種石頭。而臺北繁華開始的地方——“艋舺”,也是少數民族平埔族的語言,是獨木舟的意思。“北投”在少數民族的語言裏是巫婆的意思。

  這些有趣的人文故事,使臺北的歷史更豐富起來,也使臺北的文化更飽滿起來。有了這些地名,臺北也更加令人親切。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