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十日電 (記者 劉舒淩 黃少華)十日,來自兩岸與香港的二百多位航運業人士匯聚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以“航運與物流”為主題的年度研討會。
此項研討由臺灣中華航運學會、香港海運學會、深圳海運協會共同參與,在深圳、香港、臺北輪流舉辦,到今年已連續舉行六屆。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在會中致辭表示,世界經濟重心從歐美轉向亞太,兩岸三地位居亞太交通樞紐;面對航運業成為資訊化、科技化、全球性産業的趨勢,業界透過學術與實務相結合的研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將有助掌握産業經營發展的脈動。
今年向研討會提交的論文達六十六篇。
臺灣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克尹的論文專門探討大陸沿海港口與高雄港的競爭關係。
通過對大陸貨櫃發展、高雄港競爭環境以及廈門港與高雄港競爭情況分析,他提出,高雄港應積極提升轉運功能,將本身納入為大華南港口群之一員,主動建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設法吸引國際主要航商在規劃航線時,將高雄港納為主要灣靠的港口。
王克尹表示,港埠的“中國效應”在全球發酵,如何應對環境變化及航運市場變遷,是臺灣地區主要港埠的重要課題。
來自深圳遠洋公司的賈廣超在論文中提出兩岸三地目前共同面臨的——高級船員後繼乏人的問題。他提出,兩岸三地船東應師法跨國企業,積極參與船員招募,以專門機制進行船員培訓,進行嚴格評估,以及發展公司文化留住人才等建議。
來自三地的學者、專業人士還就香港船舶註冊、物流中心經營策略、海商法律、航運資訊等議題進行探討。
兩岸“三通”遲遲未能實現,中國船級社深圳分社總經理尹翔在與臺灣同業交談時也表示,兩岸三地航運業者各有專精,透過探討擴展思路、激發創意,彼此都有啟發。
會議為期一天。大陸與香港的專家學者將在稍後數天時間前往高雄、花蓮、基隆等港口及臺灣海洋大學參訪。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