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中秋博餅——兩岸共有的節俗文化

2007年09月26日 12:5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廈門9月25日電(記者黃臻)中秋節前後,廈門大街小巷、酒樓客棧總會傳來陣陣清脆的骰子聲。據當地人介紹,這是閩南人過中秋節特有的民俗活動——中秋博餅。

  中秋月圓時,一家人團聚,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裏的骰子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

  這種專門用於中秋博餅的會餅亦稱“狀元餅”,每套63塊,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設特大號餅1個為“狀元”餅,直徑約6寸,宛似一輪明月,餅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樹玉兔”等圖案;二號餅2個為“對堂”餅,直徑約4寸,代表“榜眼”;三號餅4個為“三紅”餅,直徑2至3寸,代表“探花”;還有“四進”餅8個,直徑1寸半左右,代表“進士”;“二舉”餅16個,直徑約1寸,代表“舉人”;“一秀”餅32個,直徑半寸有餘,代表“秀才”。

  走進廈門鼓浪嶼的日光岩景區,不難發現當年鄭成功將士收復臺灣前,中秋節博餅同樂的群體雕塑。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在金門廈門兩島屯師練兵時,其金門籍部將洪旭及幕僚為排解士兵在中秋前後涌現的思家情緒,倣照科舉制度科名,巧妙設計中秋博餅這一節慶遊戲來鼓舞士氣,隨後傳到寶島臺灣。

  “據《臺灣府志》記載,300多年前臺灣學子已有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彭一萬説,“中秋博餅是兩岸共有的習俗和文化,源在海峽西岸,流在海峽東岸。”

  彭一萬説,近幾年中秋節,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廈門市圍繞中秋月餅文化,常舉辦兩岸同胞博餅比賽、中秋博餅文化節等活動,並將其推廣至金門、澎湖等地,圓圓的中秋月餅在海峽兩岸架起了一座親情之橋。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陽艷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