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1日,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遇難人數上升至33人。目前仍有5名工人被困井下,搶險救援隊伍正在加緊搜救。
33人遇難的殘酷現實,使我們在欣慰于115名礦工獲救的奇跡時,也多了幾分沉痛的思考。
的確,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發生後,整個營救過程演繹了一曲“生命至上”之歌,創造了生命救援奇跡。然而奇跡的背後,更值得人們深思的是,為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故發生了?為什麼這些寶貴的生命被置於危險的境地?
隨著救援行動的推進,事故原因也漸漸浮出水面。
國家安監總局的通報稱,該礦今年3月份以來多次發現巷道積水,但一直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施工過程中存在違規違章行為,掘進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實;勞動組織管理混亂,為了趕工期趕進度,當班安排14個掘進隊同時作業,作業人員過度集中;工作面出現透水徵兆後,沒有按照規定及時採取應急措施……當一項項強制的法律規定被置若罔聞,當一道道生命的安全之門被輕易地突破,事故的發生也就不難理解了。
令人不能忘懷的是,王家嶺上,還誕生過一個病態的“奇跡”:在“勇爭第一”的口號下,有關方面只顧趕進度,卻忘記了“安全第一”。在事故發生前3個小時,調度人員已接到反映漏水的電話,卻仍然像往常一樣置之不理。結果,王家嶺煤礦雖然創造了“平均月進尺高達210米”的紀錄,卻直接引發了吞噬153名礦工的災難之水。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這是安全生産領域著名的“海恩法則”。儘管王家嶺礦難的原因仍在深入調查中,但從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看,這次礦難的發生,和其他許多礦難和安全生産事故一樣,不是某個偶然因素造成的不幸,而是大量失誤、漏洞、風險累積起來釀成的悲劇。
試想,如果王家嶺煤礦在事發前就認真進行了探水工作,採取措施應對煤層和巷道裏的積水,如果事發3小時前接到報警電話就付諸行動,如果……可惜,沒有如果。
當災難的“提醒與暗示”接踵而至,有關方面的失察和漠視竟是那樣根深蒂固,這個礦難悲劇的情節那樣似曾相識。無數血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震撼和喚醒責任者的良心嗎?把安全工作做在事前,落實制度,加強監管,呵護工人,防患于未然,讓那些不該發生的絕不發生、可以避免的完全避免,這種運作于日常工作中的“生命至上”理念難道不是我們更加需要的嗎?
隨著救援工作進入尾聲,問責程式也將逐步推進。我們期待,在救援奇跡中展現的勇氣和決斷,在問責上也能得到同樣的展現,因為,不論是救人還是問責,都是對“生命至上”的尊重,都是對“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令人信服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