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怎麼走,要看你怎麼做。我畫了兩條線,一條線是一個W式的走勢,一條線是一個長底部的U形走勢。這是跟每個經濟學家對於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的判斷不同相關的。我的判斷大致上是這樣的:從現象上看,我們現在碰到的困難就是一個流動性短缺,需求不足,但是它的深層原因呢?我認為正好相反,深層的原因,是因為貨幣超發,因為流動性過多,使現象和本質之間、短期和長期之間出現了很矛盾的狀況。我們可以看一看去年10月以前,我們碰到的問題正好相反。正是因為貨幣的連年超發,流動性過剩、杠桿化,以至於在美國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它很快地就轉化為流動性的嚴重短缺,需求不足。這跟全世界的情況幾乎是一樣的,當然,原因有不同,從根本上説呢,它是兩個結構失衡共同運作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居民儲蓄的嚴重不足和中國的投資率過高,這兩個相反的結構失衡互補就衍生了這場危機。
在這種形勢之下,對應辦法其實也是有兩個的,第一種對應辦法,就是從短期來看,我們有必要用政府的信用去取代民間的信用來支撐這個市場不至於崩盤。另外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擴大需求,也是保持這個市場不至於崩潰。但是它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由高度的杠桿化和貨幣超發、流動性過剩突然轉化為流動性短缺、需求不足,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它引發了短期的問題。如果你不解決這個長期問題,這個短期問題是無法根本解決的。
我們看現在的統計數字,很清楚,這一年來經濟回升很快,這個需求總量是擴張了,而且需求總量支撐了經濟的回升。可是,你仔細去分析三駕馬車是哪一駕起了作用呢?消費,並沒有太大增長,稍有增長,出口是下降的,那麼誰帶動了增長?投資。一年2萬億的政府投資、10萬億的貸款,它支撐的。那麼,消費能不能起來呢?消費要起來,收入就要起來,收入不起來,只能靠政府發錢,政府發錢又要加稅,加稅的結果會對長期的個人家庭需求的增長起負面的作用。我們十一個五年計劃規定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到哪兒去了?按照十一五的規劃,要轉到效率提高上去,現在一説就是轉到內需增加上去,我覺得理論上就有很大的問題。所以有些國家在去杠桿化,去泡沫化,消除過分發行的貨幣。我們現在出現了一種再杠桿化的趨勢,這就妨礙了我們經濟結構的再平衡的實現。所以,在我看來,我們現在在短期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果的情況之下,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解決長期增長的問題上去。否則我們就會走到危機發生前的那種狀況,貨幣超發、再杠桿化,就蘊藏著新的一輪所謂資産危機的可能性。現在有些跡象已經表現出來了,比如説股市、房地産市場的價格飆升,更應該引起我們嚴重的注意。 (吳敬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