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報告及病例救治等相關情況(實錄)
衛生部媒體通氣會
時間:2009年11月4日下午15:00
地點:衛生部1208會議室
邀請專家:馮子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主任)、沈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曹志新(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
主持人:各新聞單位記者朋友,甲型H1N1流感防控媒體通氣會現在開始。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邀請到的三位專家,他們分別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馮子健主任,北京兒童醫院沈穎副院長,朝陽醫院呼吸科曹志新主任醫師,感謝三位專家百忙之中出席我們的通氣會,面對面地給記者解答一些關於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的問題。
今天通氣會的主題主要是圍繞兩個方面內容:一個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報告方面的問題,二是關於病例的醫療救治問題。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
記者提問:我從單位來之前正好看到一個國際報的稿子,説現在甲流的死亡病例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小,一個是老,而世衛組織統計是青壯年,兩者有些矛盾,不知道現在甲流病例的人群特點有沒有什麼新的解讀?
在治療方案中,關於重症病例的救治,應該給予達菲等抗病毒治療,在高燒不退兩三天的時候判斷為重症病例,這樣大家有疑問,判斷為重症病例以後再治療等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請問如何解答?
曹志新:中國現在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還少,我們現在總結的特點不一定是普遍規律,結合全球的情況來説。因為這次流感是個新流感,所以和以前的疫情有一些不同,體現在重症病例上發現一個特點,傳統的流感高危人群,是得了流感就容易變重的那些人,目前並不能夠涵蓋所有的甲流高危人群的特點,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傳統流感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老人、孩子、有基礎病變的人,比如孕婦,這些人目前仍然是甲流的高危人群,沒有發現這些人得了甲流就特別輕。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這次甲型H1N1流感,一些年輕人,原來身體很好,得了病以後也重,甚至會出現死亡,這個現象在國外的病例重症人病死人多的國家是突出的,國內似乎也有這個現象,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分析,年輕人得病,有一些人重,會死亡,這可能更多地反映了這個病是一個新的毒株,所以人群普遍沒有免疫屏障,所幸的是,從目前國內的數據來看,年輕人裏得了病以後變重,甚至導致死亡是非常非常罕見的現象,對比5萬例左右的確診病例裏的病死人數來説,比國外的比例要低得多。國內的數據還需要總結,可能和這個病毒是一個新毒株有點關係一些特殊體質的人也許很敏感。
追問:過去世衛一直説青壯年是主要死亡人群,經過這麼長時間,有沒有變化?
曹志新:目前已經發表的還是國外的死亡人群是年輕的。
馮子健:其中部分原因是,目前少年兒童和青壯年的發病人數多,所以相應重症和死亡人數也高。這個年齡組的發病人數多,就現在的階段看,當然除了和病毒的致病性特徵可能會有關係,我們還可以看到老人受到感染的機會沒有青壯年高。現在學校裏的暴發比較多,在學校這種環境裏,人們接觸方式和別的環境都不一樣,孩子們在學校環境裏接觸時間長,接觸距離近,頻次高。就目前的病例來説,各年齡人群的易感性相似,因為暴露機會不一樣,所以使得這個群體的發病率高,相應的重症數量也就上來了。如果我們考察重症病例佔各個年齡發病人數的比例,青少年不一定是最高的。
沈穎:關於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點是:人群普遍易感,傳播速度快,但大部分病人是輕型,有很少部分病人重症甚至危重症。對於輕症的病人,我們主張休息好,多喝水,對症治療,因為輕症病人主要症狀在前三天,發燒在38.5度以下,中藥治療效果比較好。對於重症病人,一種是重症,一種是危重症,重症病人高燒持續不下,劇烈咳嗽,痰多、胸悶,嘴唇發紫,甚至神智有些改變,比如躁動、驚厥,嚴重的有噁心、嘔吐,有合併肺炎的臨床表現,一些病人原來有慢性病,在這個基礎上再得了甲流容易發生合併症。對於重症病人,我們主張抗病毒藥物治療。對於危重症病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呼吸衰竭型的,一種是休克型的,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需要監護治療緊急救治。我們現在提倡重症病人要加強早期識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根據國外和國內的經驗,前兩三天很重要,這是一個窗口期,在此期間觀察病人出現上述情況,要立刻到醫院就醫。
曹志新:為什麼説三天不退燒才是可能的病人呢?這是有統計資料的,不是專家拍拍腦袋説事不過三。是因為前期我們統計了1054例國內甲流病人的資料,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統計這些病人的體溫變化規律,數字是:發病第三天的時候,這些病人的平均體溫是37度,三天之內基本上燒都退下來了。因此我們覺得從均值的角度説,絕大部分病人在72小時內就好轉了,如果72小時還不好,這類人群很少,就可能是潛在的危重病人。因此説三天退燒的數字是有前期1000多例的依據的。這些人的三天的平均體溫是37度,但是不是一天測一次,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最高體溫的均值是37.5度,也很接近正常的,這是我們7、8月時做的統計。
記者提問:這些病人高燒的時候會不會有危險?
沈穎:大部分輕症的病人不會有很高燒,大部分都是38.5度以下,對症處理就可以了。
追問:包括什麼措施?
沈穎:多喝水,多休息,吃一點退燒藥和清熱解毒的中藥。
記者提問:前兩天有資料説我國80%的流感是甲流病例,有人推算説我國有80%的感冒病人是甲流,這個數字有沒有依據?這個病和季節性流感是否一樣?會不會反覆得?
馮子健:我們説的80%,是流感樣疾病的監測系統的一個指標。在甲流發生以後,衛生部在全國擴大了這個監測系統,目前有500多家醫院是這個監測系統的哨點,監測怎麼做呢?讓醫療機構的兒科和內科報告兩個數字,一個是流感樣疾病,一週內就診了多少,同時,在相同時間段裏總的就診人數是多少,然後我們計算流感樣病例佔總就診人數的比例,這個比例的變化是反映流感流行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國際上通行的對流感監測的做法。
同時,我們還要對其中一部分患流感樣疾病的病人採集咽試子標本,送到實驗室做病毒檢測。目前,在我們採集到的標本中,平均有30%多可以檢測到流感病毒,其中,有80%多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另有20%多是季節性的甲3(H3N2)型流感。這個數字在沒有甲流的時候也是不斷波動的,到了流行季節就高,有的時候是季節性的H1N1高,有的時候是甲型H3N2高,有的時候是B型高。在9月初的時候,甲型H1N1流感檢測的陽性率只有30%多,到現在到了80%,估計這個數字還會往上漲。美國目前接近100%都是甲型H1N1流感了。30%是陽性,剩下的70%,可能是其他的可以導致流感樣疾病,流感樣疾病不是很特異的一定是流感,很多病可以導致流感樣,比如發燒到38度,有一到兩個呼吸道症狀,或者是渾身酸痛的症狀,我們就叫做流感樣疾病,還有的是其他的呼吸道病原,都可以有這樣臨床表現,是指一個臨床症候群。還有我們實驗室檢測的敏感度和檢測品質,都會影響到第一個30%的數字。不管怎麼説,在技術水準穩定的情況下,這個80%也好,或20%也好,就可以比較敏感地反映甲型H1N1或任何一個亞型的流感病毒所導致的流感的活動水準。
曹志新:比如我現在發燒、咳嗽、嗓子疼,我説我有80%的概率是甲型H1N1流感,對嗎?
馮子健:不對,應該説有30%的概率是流感,30%裏的80%的可能是甲流。所以説,最好不這樣説,因為我不知道我們真正檢測的準確性有多高,其中還涉及到採樣的時機,採樣的品質高低,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用30%乘以80%來計算病人的多少。在一個時間內,在採樣品質和監測水準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這個數字分析出趨勢,但是不能準確地用來估算某人得的流感樣疾病有多大的概率是甲型H1N1流感。
追問:這個30%、80%的比例與往年比較是高的嗎?
馮子健:近兩個月來,流感樣疾病佔總就診人數的比例現在上升很快,前幾年的流行高峰季節的水準也只有2%左右,現在已經達到了9%。
沈穎:我們院前一週的流感樣病例佔發熱人群的60%。
馮子健:當然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南方和北方也不一樣。
記者提問:現在有沒有可能一般性流感誤診為甲型H1N1流感的?概率是多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漏診的概率有多少?
馮子健:目前甲流已經在我國廣泛傳播,現在不再要求對每個病人採取由疾病控制機構進行個別隔離,最主要的是勸病人自我隔離,病人多了也做不到個別隔離。所以我們現在沒有要求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對每一個可疑病例都進行實驗室診斷。一是沒有必要,二是我們也不具備這麼大的檢測能力。我們現在對實驗室診斷的要求是強調對重症的診斷。對重症的診斷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指導臨床的抗病毒治療,能夠很快做出診斷,指導達菲藥物的使用可能就更準確。第二,這是我們來監視這個疾病病毒可疑病例毒力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我們要看這個病在這個人身上表現得比較重,是不是因為病毒的毒力變化造成的?對所有進行實驗室監測各國都做不到。
記者提問:這個做不到是因為生産能力還是財力的問題?
曹志新:還有一個重要的數字要考慮,1000多例的病人情況表明,3天的時候體溫只有37度,如果考慮到實際情況,1000多個病例都去送診了,三天的時間做完了檢測結果,這1000多個人已經好了。這樣做不和算,不如我們找這1000多個人裏的重症病人,這些重症病人一旦有跡象了馬上送檢,陽性的給予特異性治療。一方面是測不過來,另外一方面是普遍地測意義不大,門診現在有這種情況,我們打一個電話,跟病人説,您是甲流陽性,結果病人説我都好了。
記者提問:有的對症治療了,吃點退燒藥,或者喝開水休息自愈了,也就沒事兒了。
馮子健:這是最近最需要宣傳的。現在各級疾控機構正在快速地推進疫苗的接種,我們希望能夠把生産出來的疫苗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到最需要保護的人身上。但是,畢竟數量有限,同時也需要生産週期,不可能一下就到位。與我們國家巨大人口規模相比,疫苗的數量還是不足的。這樣,公眾的個人預防就顯得至關重要。正如剛才這位記者説的,如果出現了流感樣症狀,或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熱、咳嗽、打噴嚏等,要在家裏休息,等症狀消失以後再上班。要做到這一點,各個社會組織都要配合,單位的領導需要理解這一點,能夠支援,能夠採取一些措施,鼓勵員工病休,帶病堅持工作在這個時候不值得提倡。這樣既有利於整個社會預防,也有利於防止在其單位的傳播和暴發。在流行高峰季節,各單位都要做好這一點,鼓勵大家有病了在家裏休息,症狀消失24小時後再上班,這對減緩整個社會的傳播是非常有幫助的。其次,對預防甲流在一個集體單位的暴發也是有作用的,這是有證據的,國際上也是這樣做的。
第二,在家庭裏因病休息的人要注意家庭內的傳播,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家庭裏的高危成員,比如慢性病人、很小的小孩子、很老的老人、孕婦,都是需要得到特別保護的,因為他們是發生重症的高危人群,要盡可能避免讓他們受到感染。
病人還要盡可能減少非必要外出,如果有必要外出,比如到醫院就診,要乘坐公交車,要到超市裏買東西,這時候要戴上口罩,這是必要的,保護別人,這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如果你沒有戴口罩,這時候你咳嗽、打噴嚏,就要掩蓋口鼻,要用紙巾、衣服擋一下,不要直接噴濺到別人面前。
其他健康的人,平常很重要的一點,而且非常簡單又有效的就是要勤洗手。洗手是很有效的措施。勤洗手,也不要求很複雜,就是用肥皂或用洗手液,如果沒有,直接用自來水沖洗也有效。平常如果有條件的話,帶上一瓶免洗酒精,擠在手上,搓一下就可以。很簡單,很多超市裏都有賣,很有用,特別是平常要跟別人接觸的人,比如售貨員、公交車售票員等等,最好手邊帶一瓶,這對預防感染都是有幫助的,對減少家庭傳播也有幫助,減少在單位的暴發也有幫助,當然對個人也有好處。
記者提問:甲型H1N1流感是不是得過一次就有免疫力了?
馮子健:亞型的流感的流行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目前沒有發現感染以後再感染的。
記者提問:感染過以後的血清中有沒有抗體?
馮子健:有幾個國家已經做了血清學調查,經歷流行的地區的人抗體水準高。因為打過疫苗以後都會有很高的抗體,更何況是自然感染。
記者提問:比如我今天是第一天發燒,是需要立刻到醫院就診,還是過幾天高燒以後再去就診?因為如果是去醫院就診,很可能不是甲流的反而感染上甲流。
曹志新:看誰發燒,如果是一個兩歲的娃娃、70歲的老人、正在妊娠的婦女,或者是哮喘病人,大家都不否認,要立刻去醫院,所謂高危人群出現症狀,要在第一時間去就診。換言之,三四十歲、二三十歲,身強力壯,發了一次燒,暫時觀察一下是有好處的,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能就不是什麼流感,二是即便是甲流,根據我們的統計,典型的病人三四天之內就好起來了,就像您説的,本來沒什麼事,去了醫院又可能會出現交叉感染。換一個角度説,如果是非流感高危人群短時間在家裏觀察一下,可以大大緩解目前的醫院壓力,這樣可以騰出更多的醫療資源救治重症病人,于己於人都是有好處的,但是這是有前提的,必須是身強力壯的非高危人群。
沈穎:如果精神不好,發燒很高,呼吸困難,還是要去醫院就診。如果去醫院,不管看什麼病,都要戴口罩,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預防甲流交叉感染的措施。
記者提問:正常人需要戴口罩嗎?
沈穎:正常的公共場所可以不戴,如果去醫院就要戴。
記者提問:如果我們平常坐地鐵,人群很密集,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沈穎:戴上更好。
記者提問:剛才兩位醫院的專家講到,在醫院裏的發燒的病人並不都進行採樣檢測。如果這樣的話,有一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人沒有監測到並進行網路報告。請介紹一下,現在衛生部門每週通報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數字是分別從什麼渠道得到的,從疫情監測的角度來講,通報的這個數字有什麼考慮?
馮子健:現在我們不再要求對每一例發燒病人都做實驗室確診。我們要求對每一起呼吸道疾病暴發都要進行調查,並進行實驗室診斷。目前,通報網路直報系統報告上來的病例主要有這樣幾類:一是甲流的暴發中所涉及的病例,二是進行哨點監測中確診的病例,三是確診的重症病例,此外,也有一些實驗室確診的散發病例。大量未經實驗室確診的病人都沒有再報。目前5萬多的報告病例人數,其實只佔5月11日發現第一例以來,總發病人數的很少一部分,大家不能用這個數來估量總的感染人數和發病人數,這要和實際的數字差得很遠。
我們現在利用這個系統觀察一下暴發的起數,只是一個趨勢性的分析、趨勢性的監測,我們用它作為報告平臺,來觀察重症病人發生數。我們要求盡可能發現每一個重症病人,當然現在也不一定能做到,這和每個醫生的判斷、警覺性有關,他懷疑病人是甲流,可能就會做檢測,如果臨床上沒有懷疑病人是甲流,可能就沒做,可能就漏掉,當然我們希望每一例重症甲流都通過我們的監測系統報上來,讓我們掌握重症的變化趨勢,對病毒的變異做出預警。
關於疾病流行強度,流感樣疾病佔總病例的比例和病毒監測陽性率已基本可以滿足我們觀察疾病流行強度的需求。
記者提問:現在從兒童醫院接診的情況來看,青少年、兒童發病人群的特點是怎樣的?學校目前是防控的重點,學校的疫情監測是怎麼做的?是單獨的一個系統還是納入到網路直報裏?
沈穎:從我們醫院的觀察來看,從10月23號開始發熱門診病兒就診有一個突發高峰,夜班發熱孩子就診比以往增加了35%左右。有大部分是6—12歲的孩子為主,可能原因是學齡兒童的聚集性,天氣轉冷,空氣流通不是很好,種種原因造成了這樣一個小暴發。我們醫院收了10例重症病人,其中有一例是危重病人,現在經過搶救已經緩解。我們監測了大概600多例流感樣病人,這當中60%是甲流。
記者提問:學校的監測是怎麼進行?現在我國對學校的防控會不會出臺新的政策或新的做法?
馮子健:新的政策未來還是要由衛生部和教育部共同發佈,最近幾天有可能會頒布。關於學校暴發的預防技術,有幾點我想強調:一是,如果出現流感樣疾病,或者是急性發熱感染症狀,就要在家休息,不要再來上學,要休息幾天,好了再來,做到這一點,對預防學校傳播和暴發有很好的效果,一定要給學校、給家長説清楚。
沈穎:這點特別重要,因為有很多家長怕孩子落課,都來醫院開證明,著急讓孩子上課。
馮子健:我個人認為,在不需要藥物控制的情況下,發熱、咳嗽、打噴嚏、咽痛的症狀消失以後24小時,可以作為學生復課的標準。一是為了這是便於掌握,有關部門還是作了時間規定,好像是7天。另外,在上學期間,如果學生出現了發熱呼吸道病狀,老師要趕快把孩子帶出教室,把他儘快送回家。寄宿制學校裏可以做一些安排,對有這樣症狀的學生進行隔離,比如單獨住宿舍,和其他的同學隔離開,這樣做對預防甲流在學校的環境裏暴發是很有幫助的,要完全避免發病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預防大規模發病。另外,要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勤洗手,學校也要想辦法提供方便學生洗手的條件,大家想想辦法,在學校裏積極採取措施,也有利於甲流的預防。就預防來講,學校裏可以做點工作,如果認為讓學生自覺報告自己不舒服、家長自覺把發病的孩子留在家裏做不到,學校採取用作做晨檢的做法也是可以的。
沈穎:槍式的體溫計在天冷了的情況下可能不管用,現在很多學校都用體溫計,課間也要出去通風。
馮子健:做到這些,就有利於學校暴發的預防。
記者提問:現在供暖期就有一個矛盾,通風 了大家覺得冷,會容易感冒,但是不通風又不利於空氣的流通。
沈穎:可以定期通風,不是總把窗戶打開。
馮子健:在剛才我説的前提下,學校採取停課措施主要判斷依據應該是病休的孩子數量是否已經使正常的教學活動不能進行下去,如果有一半孩子都病休了,還要上課,這也是不現實的。當然教育部也有相關的文件規定,初步定的是30%,如果有30%的學生明天不能來上課,那麼就可以停課。要把握好停課措施的時機,儘量降低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記者提問:近一段時間,疫情發展迅速,目前給醫療衛生機構造成較大壓力,據説北京兒童醫院,一天就接診幾千例病例。根據國家的防控策略,要突出重點環節、加強重症救治,就目前這種疫情形勢和就診狀況,曹大夫對輕症病例在就醫上有什麼建議?
沈穎:所有的公共衛生事件,像感染性疾病,兒童肯定是首先發作的,因為他本身的身體原因,發育比較不完善,抵抗力弱,這個群體也有聚集性的特點,所以兒童首先發病是一個普遍新的規律。從23號開始,北京兩家大的兒童醫院突然發生高峰以後,北京市衛生局反應很快,立刻啟動應急預案,主要的措施有兩個,一是把所有北京市有醫療資源的103所有兒科的醫院全部24小時開放就診,兒童醫院是常年24小時開放,但大部分兒科都不是24小時開放,這方面我們要感謝媒體,媒體的宣傳很快,在媒體的宣傳下,家長就近醫療,給我們分流了很多病人,所以我們的門診量降到8000、7000、6000,現在降到5000,給我們緩解了很大的壓力,同時我們採取了措施,所有的醫生、護士,不管是在休假還是在上學,全部回到醫院上班。我們認為,如果是輕症的病人,就近治療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兒童還是要去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觀察,對孩子來説,這是目前治療和防禦甲型流感比較好的辦法。
記者提問:剛剛説兒童醫院一天5000人是指發熱嗎?
沈穎:10月23號來就診的內科病人是5000多,病人總數將近9000,現在病人總數已經降到5000—6000,內科病人是3000多。CDC報告甲流病人總數並沒有減少,我們醫院病例數減少,主要原因是北京市政府和衛生局的緊急措施,全市103家有兒科的醫院開放24小時兒科門診,分流了發熱病兒的關係。
主持人:今天的通氣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