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網站消息,10月3日上午8點25分,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實施的中國衛星首次規避空間廢棄物的軌控任務成功完成。
據介紹,此次軌控完成品質良好——軌道高度誤差小于4米,偏心率誤差小于十萬分之三,碰撞概率降至10-7以下;操作安全穩妥性好,在國內可控範圍內分步實施,為形成中國規避碰撞的反應對策機制提供了首個成功案例。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科研三部副處長張一夫介紹,10月1日晚上5點,他突然接到一個緊急電話——據有關監測網通報和中國監測站確認,一個空間廢棄物將在10月3日淩晨4點半左右,接近中國某衛星在軌運作軌道,最短距離約200米,發生碰撞的概率很大。如果運作衛星和高速飛行的廢棄物相撞,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能有任何耽擱,張一夫立即與該衛星型號“兩總”朱鴻昌、於偉民取得了聯繫,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一方面,協調有關單位,獲取有關軌道預告資料;另一方面,組織509所、控制所的技術骨幹,在長期協管應急工作站集中,商討對策。這件事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務必全力以赴,確保衛星運作安全”。
根據西安、北京兩地對該星與空間廢棄物在軌運作情況的監控數據,經過衛星總體、衛星測控、用戶的協調和溝通,決定立即實施衛星安全規避的軌道控制措施。
按照這一要求,型號“兩總”與項目辦連夜商量軌控對策,並組織精幹隊伍于次日早晨分赴兩地緊急處理: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帶著一些技術人員趕赴西安,型號副總設計師奔赴北京,進行技術支援。
10月2日下午,根據最新軌道數據預測,次日淩晨廢棄物距衛星徑向最近距離可能只有160米,比原先預測的數據更近,威脅更大。
有關單位召開了首次軌控聯席會議,明確了“保證衛星運作安全、保證軌控實施安全”的“雙保”方針,並制定了軌控操作步驟,即:先在測控站可見範圍內確認衛星狀態,然後注入數據包使衛星升高,實現軌控,規避碰撞風險。通過注入軌控參數數據包,衛星噴氣若干秒後,實現了軌道位置的調整。
10月3日,繼續對衛星進行軌道測量,監測衛星狀態。
淩晨4點57分,監測數據顯示該星狀態正常,已安全越過曾預告可能與空間廢棄物發生碰撞的警戒區。6點49分,衛星軌道精確測量完成,姿軌控系統完全恢復成軌控前狀態。經查與其他可跟蹤空間廢棄物的碰撞概率已跌出告警排名前10位。
至此,全部軌控措施實施完成,國內首次主動規避空間廢棄物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