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將迎來開幕倒計時一週年

時間:2009-04-27 14:48  來源:新華社

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誼
──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一週年巡禮

  世博軸4號“陽光谷”率先亮相,與中國館遙相呼應(4月25日攝)。由6個巨型圓錐狀鋼結構組成的世博軸“陽光谷”,將於今年上半年全部亮相。“陽光谷”採用鋼結構,讓自然光傾瀉而下,滿足部分地下空間的採光,體現環保、節約辦世博的理念。新華社發

  新華社上海4月27日電(記者 慎海雄 吳宇)如同經濟陰霾中的一縷曙光,當金融危機的衝擊波仍在全球蔓延的時刻,2010年上海世博會這一世界文明的盛會,正匯聚世界文明的精華,凝聚五湖四海的力量,點燃人類共同的希望之光──為了“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誼”。

  5月1日,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將迎來開幕倒計時一週年。

  “一切始於世博會”,這是人們對世博會誕生158年來雲集了各個時期的文明成果而産生的由衷感嘆。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是全體中國人的夢想;以上海世博會為平臺,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重托。

  6年多來,中國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籌博的“長跑”始終未敢停歇,力求做深、做細、做實每項工作,為世博會會期運營做好充分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中國政府明確提出:辦好世博會,對於提振市場信心,推進世界各國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上海世博會上海企業聯合館效果圖。4月25日,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企業聯合館在世博園企業館展區舉行開工儀式。以“城市,昇華夢想”為主題的上海企業聯合館,由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30多家大中型國有企業聯合出資建造,是一座獨具特色的生態智慧建築。它採用可迴圈利用的再生塑膠和太陽能熱水發電技術,場地範圍內的雨水將得到回收,經過處理後作為場館內的日常用水和“噴霧”。新華社發

  “更美的城市”:世博會是科學發展的“試驗田”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註冊類世界博覽會。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辦好世博會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上海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一定要把這個機遇用好。

  2006年3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正式簽發了上海世博會的官方邀請函,上海世博會的國際招展工作隨即展開。

  2008年8月26日,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剛剛熄滅,胡錦濤主席就在出訪韓國時再次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我們期待著世界各國各地區以上海世博會為平臺,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設經驗、傳播城市發展理念、探討城鄉互動發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類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從2002年12月3日中國以絕對優勢獲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辦權以來,上海世博會的籌辦進程,就是探索科學發展的過程。作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如何通過世博會讓人們分享科學發展的成果、讓城市更美好?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上海世博會在世博會歷史上第一次把城市作為主題,而城市是全世界共同關心的話題;中國的發展、上海的發展也是吸引參展者非常重要的因素,科學發展的實踐和理念要在本屆世博會上得到充分展示。

  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世博會的籌辦井然有序。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援下,上海辟出黃浦江畔一片佔全市中心城區面積近百分之一的土地,完成了1.8萬多戶居民和27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世博大搬遷”,讓這片5.28平方公里的土地從煙囪林立、危棚簡屋密布的“城市傷疤”,一步步演變為綠樹映江、場館競輝的“世博園區”。

  從此,上海多了一個生態良好、交通便捷的新城,上海未來最需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和與之配套的國際化社區有了堅實的物質載體。滄海桑田間,上海更造就了世博會158年曆史上面積最大的園區,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探索城市科學發展的“大試驗田”,顯示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實踐科學發展、致力建設和諧世界的博大胸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實踐證明,辦好上海世博會,既是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努力建設“四個中心”、實現自我發展、更好地服務全國的重要抓手,也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機遇。

  如今,世博園區已成為一個最具未來憧憬的代名詞。繼氣勢恢宏的世博中心、中國館、主題館、演藝中心、世博軸等新建永久性建築結構封頂後,一批蘊含最新設計理念和科技成果的外國自建館、企業館以及聯合館、租賃館也相繼奠基建設;有“袖珍聯合國”之稱的“世博村”,在昔日一座化工廠廠址上拔地而起,即將迎來全世界上萬名參展者的入住。

  世博園區約三分之二的面積位於浦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表示:世博會給浦東新一輪開發開放提供了重要機遇,浦東要在綜合配套改革的基礎上,抓住世博機遇,在科學發展之路上實現新跨越。

  科學發展的理念成為世博大家庭的共識。截至目前,已有23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上海世博會,其中200個簽署了參展合同。世博大家庭的成員不僅共同創造了世博會的參展新紀錄,而且將在世博會歷史上第一次圍繞“城市”主題展開交流合作。其中,不少國家從來沒有或已多年沒有參加過世博會,18個國家甚至尚未與中國建交。

  “大家如此積極參與這屆世博會,是因為東道主選定的主題,即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更美的城市,與各國發展産生了強烈的共鳴,而上海世博園區就是一個最佳實例。”上海世博會阿聯酋政府總代表薩利姆賽義德阿邁裏説。

  放眼日新月異的世博園區,阿聯酋規劃建設一座狀如沙丘的展館,重點展示其建國38年來城市快速成長的歷程;已經開工的英國館則像一個長滿觸須的發光盒,將資訊技術和建築材料的開發推向極致;由萬千藤條編織而成的西班牙館,在自然通風和散熱領域努力實現“天人合一”;“漂浮”在水面上的法國館,將法式園林由平面引向立體,並可實現能源自給……這些展示“亮點”,有可能引領今後的新科技、新産業以及新生活方式。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認為,在當前城市人口已超過全世界人口總數一半的重要“關口”,上海世博會選定“城市”主題,全面探索全球化時代城市化進程中的挑戰和機遇,可謂正當其時、意義深遠。

  “更好的生活”:在辦博中改善民生

  2007年5月14日,在上海考察工作的溫家寶總理在聽取世博會籌辦工作彙報時特別囑咐:要突出處理好舉辦世博會與上海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關係,與搞好城市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關係,與提高廣大市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的關係。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強調,一定要通過辦博改善民生。世博會不是擾民的,而是安民的;不是讓群眾生活水準降低的,而是富民的。

  鋪開上海行政區圖,在世博園區周邊依次分佈有5個街道,位於浦西的盧灣區五里橋街道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個3平方公里的街道,大部分面積用於世博會場館和延伸規劃用地。街道工委的工作人員沈涓介紹,自申博成功後,五里橋街道社區悄然生變:民居屋頂平改坡、街道兩旁重新進行綠色景觀佈置和設計、陳舊的公用設施得以改造、社區公園開始擴建……

  當年那場“世博大搬遷”早已塵埃落定。1.8萬多戶居民搬遷前,戶均建築面積僅30平方米;搬遷後,戶均建築面積擴大到75平方米左右,擁擠破敗的棚戶房一下子變成了設施現代的公寓房。“一步跨出幾十年啊!”居住到浦江鎮世博家園的搬遷居民金巧榮感嘆説,“世博會還沒舉行,我們就率先嘗到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果實。”

  其實,從辦博中受益的遠遠不止世博園區內外。上海全部19個區縣廣泛開展的“迎世博文明創建”行動,正實踐著通過辦博改善民生。小攤販方便市民生活,卻經常令城市管理者頭疼。今年,靜安區5個街道開設了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提供修鞋修傘、配鑰匙、縫補毛衣、修理家電、家政服務等綜合服務。亂設攤沒有了,居民生活中的方便一點兒也沒打折扣。上海的市容管理部門因勢利導,決定在全市推出攤販引導圖。慈惠南裏居民豐家綱説:“迎世博,絕不僅僅是刷刷外墻、修修馬路。我在這裡住了50多年,真的感覺到世博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了。”

  世博會給上海經濟帶來的強勁推進更將影響深遠。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透露,世博園區建成後,上海將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展館,對上海將來發展亞太地區展覽中心的目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引述專家的測算稱,世博會籌辦和舉辦期間,每年可望拉動上海經濟增長5%左右,“這將成為上海民生改善的堅實基礎。”

  從今年3月到明年4月世博會開幕前,上海每月重點組織三次“迎世博、講文明、樹新風”集中行動:每月5日為“文明服務日”,以“微笑的城市、滿意的你”為主題,倡導窗口行業規範服務、優質服務、文明服務、微笑服務;每月15日為“環境清潔日”,以“清靜的城市、可愛的家”為主題,營造“人人動手清潔環境,全民參與愛護環境”的社會氛圍;每月25日為“公共秩序日”,以“和諧的城市、謙讓的我”為主題,倡導公共場所排隊等候,乘坐扶梯左行右立,地鐵公交禮貌讓座,文明出行遵守秩序。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表示,隨著世博會進入衝刺階段,要圍繞園區內外的交通、安全等各項工作,著眼于城市的長遠發展,讓上海這座城市更可親、更可愛。

  “更深的情誼”:讓微笑與互信成為“世博財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第一副主任委員、上海世博會執委會主任俞正聲強調,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除了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還有一個含義就是更深的情誼。這就要求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僅讓人們在城市中生活舒適,還能夠情感交融、互相幫助、彼此體諒,熱愛家庭、熱愛社會、熱愛國家、熱愛民族。

  88歲的樓閱澧和78歲的劉寶華,是上海世博搬遷大軍中的一對普通夫妻。如今,他們搬進浦江世博家園一套兩居室的新家已經兩年半了。兩位老人的一生,經受了太多的磨難。到了晚年,住上新房的幸福,他們體會得最深。全新的生活讓他倆作出了一個決定:立囑捐獻遺體。樓閱澧説:“這可能是我們回報國家的唯一機會。”

  如今,上海正計劃在500萬個家庭中開展世博培訓,實行“大型戶外活動環境衛生承諾制”,即對市民開展行為引導,逐步做到在戶外活動過程中不亂丟一片垃圾。針對亂穿馬路的陋習,上海在全市設立了60個文明示範路口,2008年一年就組織了70萬名志願者在這些路口“執勤”,以這種參與式教育,快速接近或達到世博會對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較高要求。

  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楊雄表示: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不僅僅體現在硬體上,同時還要有和世博會配套的城市品質。他説,相信上海市民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素質迎接即將到來的世博會。

  隨著世博會的臨近,上海市民的世博熱情不斷激發。每當節假日,在社區活動室,居民們自發組織的迎世博活動精彩紛呈;在街心公園,孩子們在世博吉祥物“海寶”雕像旁盡情玩耍——上海世博會,讓這座城市到處洋溢著微笑和期待。

  實際上,“更深的情誼”不僅藏在世博會組織者、服務者以及許許多多普通市民的心裏,同樣也洋溢在眾多參展方身上。除了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上海世博會組織者還在世博園區中專門拿出15公頃土地建設“城市最佳實踐區”。通過這個“展中展”,第一次賦予五大洲城市參展世博會的機會,參展者非常踴躍。剛剛開工的“漢堡之家”以環保節能見長,每平方米建築的設計能耗僅為德國普通辦公樓能耗水準的四分之一。建設者希望世博會後留給上海,成為德中合作的一扇窗口。

  今年3月12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議會投票通過了“小美人魚”銅像來華參展上海世博會的議案。這將是這尊世界聞名的銅像自1913年落成以來第一次離開故鄉。上海世博會丹麥館,將成為安徒生童話裏的“小美人魚”在中國的家。

  “這個大膽的想法表現出丹麥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以及進一步加強彼此了解的強烈願望。”丹麥駐上海總領事曹伯義説。

  而上海世博會芬蘭館的奠基儀式,是與芬蘭在中國四川地震災區援建的一所小學工程同步展開的。芬蘭館還用“一片冰心在玉壺”寓意外表如冰壺的展館。“這代表了我們的一個心願。”芬蘭就業與經濟部長毛裏佩卡裏寧説,“兩個項目攜手促進,能進一步推動芬中友誼深入發展。”

  “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這是上海世博會志願者的口號。“這個口號中的‘你’,就是遊客。”俞正聲指出,“如果通過籌辦和舉辦世博會,讓城市多一些微笑,人與人之間更多互信和理解,這將成為世博會彌足珍貴的遺産。”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