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世衛大會再次拒絕涉臺提案 高強發言談四項原則

時間:2006-05-23 08:00  來源:

  第59屆世界衛生大會再次拒絕涉臺提案

   新華網日內瓦5月22日電(記者 楊伶) 第59屆世界衛生大會22日在日內瓦開幕當天再次否決了極少數國家提出的涉臺提案。

  當天,在總務委員會25個成員中,除極個別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都對極少數國家提出的所謂邀請臺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提案表示反對。

  中國代表團團長、衛生部長高強在會上發言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和《世界衛生大會議事規則》明確規定,只有主權國家才有資格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或者準成員,只有未正式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主權國家、海外領地或有關國際組織才有資格被邀請作為觀察員出席世界衛生大會。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沒有資格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

  高強説,中國政府高度關注臺灣民眾的衛生與健康。2005年5月,中國衛生部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了關於臺灣地區衛生專家參加世衛組織技術交流活動的《諒解備忘錄》,幫助臺灣衛生專家參加世衛組織的技術活動,支援世衛組織專家赴臺考察和提供技術援助,支援世衛組織對臺灣地區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給予必要的支援。一年來,臺灣衛生專家參加了10次世衛組織的技術會議,開展了技術合作。事實證明,《諒解備忘錄》對於幫助臺灣衛生專家參加世衛組織的有關技術活動,獲得衛生資訊和技術援助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臺灣同胞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

  高強説,中國政府本著務實的態度,積極推進兩岸之間的衛生交流合作。從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海峽兩岸雙向傳遞禽流感疫情有關資訊達29次。今年4月,宣佈了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15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援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興建醫院及幫助臺胞解決在大陸就醫問題等。中國政府還多次邀請臺灣派專家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衛生大會,支援兩岸有關機構協商,研究建立兩岸防疫合作機制問題。

  高強部長談我在世衛組織涉臺問題上四原則 
 
  新華網日內瓦5月22日電(記者 楊京德 劉國遠) 第59屆世界衛生大會22日在日內瓦開幕。極少數國家第十次提出的涉臺提案繼被會議總務委員會作出不列入大會臨時議程的決定後,在隨後舉行的全體大會上再次被拒絕。

  出席本屆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衛生部長高強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少數國家的涉臺提案,以關心臺灣民眾健康問題為藉口,提出邀請臺灣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世界衛生大會,其實質不是衛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是為臺灣當局的“臺獨”主張謀求國際空間。

  高強表示,在世衛組織涉臺問題上,我們始終堅持四項原則:第一,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我們把關心臺灣同胞健康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凡是有利於臺灣民眾健康福祉的事,我們一定堅決去做,並努力做好;第二,支援臺灣衛生專家參加世衛組織技術活動,幫助臺灣地區及時準確地得到國際衛生資訊和技術援助;第三,堅決反對衛生問題政治化,反對臺灣問題國際化,反對利用衛生問題謀求“臺灣獨立”或“一中一台”;第四,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平等協商,解決兩岸衛生合作和臺灣地區參與國際衛生合作問題。

  高強説,去年5月,我國衛生部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了支援臺灣衛生專家參加世衛組織技術活動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世衛組織可以邀請臺灣地區衛生專家參與技術活動,可以派工作人員和專家赴臺灣地區考察衛生或疾病流行情況並提供衛生技術援助;臺灣地區如果發生嚴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可以派工作人員或專家赴臺實地考察,提供衛生支援。備忘錄簽署後,臺灣地區專家共10批、18人次參加世衛組織的技術活動,內容涉及衛生的多個專業,包括去年11月在日內瓦召開的禽流感防控國際會議、今年1月在東京召開的潛在流感早期應對國際會議和5月初在日內瓦召開的有關禽流感疫苗全球行動計劃及疫苗臨床實驗評估磋商會。

  高強指出,事實證明,《諒解備忘錄》的實施為有效解決臺灣醫療衛生專家參加世衛組織技術活動、開展衛生技術交流、獲得醫療衛生資訊等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將積極認真履行備忘錄的各項規定,幫助臺灣衛生專家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更多的技術交流。我們也真誠希望,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兩岸直接平等協商,研究解決臺灣民眾關心的國際衛生合作問題。

  高強強調,大陸人民和臺灣同胞,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民族情結和地緣、血緣關係。兩岸醫療衛生界在傳染病防治、醫藥衛生、醫學教育和醫院管理等方面保持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我們相信,隨著兩岸民眾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加深與擴大,兩岸中國人一定能夠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分享到: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