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9月15日文章,原題:幸運之輪轉向中國
中國已成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後最大的贏家。去年年底時,許多人曾懷疑中國是否能實現今年經濟增長8%的目標。如今,誰還敢有這樣的懷疑?
憑藉逾2.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鉅額的貿易及經常賬戶盈餘以及穩健的財政狀況,中國政府能動用一切手段來支撐金融體系和經濟運轉。任何到訪亞洲的人都會認識到,西方在金融和經濟能力方面的聲望嚴重受損,中國卻名聲大振。幸運之輪正在轉向。
由此立刻出現了3個問題。中國應對此次危機的表現如何?中國重新出現的增長勢頭能否持續?它的復蘇會給全球經濟帶來多大的幫助?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中國的表現)令人吃驚。上週末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創一年來最大增幅。在此背後,是銀行信貸自3月以來每月以近30%的同比增幅增長。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了7.9%,高於第一季度的6.1%。看來第三季度的數字肯定還會更高。人們目前預計,中國將輕鬆實現8%的增長目標。
這種增長提速是可持續的嗎?兩個字———是的。銀行信貸和流動性的激增正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資産價格,特別是股價。但在全球經濟(至少近期內)更大程度上是面臨通縮(而非通脹)威脅之際,對一個本幣不斷走強、且完全融入世界經濟的經濟體而言,出現過度通脹的幾率微乎其微。此外,中國政府具有償付能力。即使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也完全有能力對其金融體系進行資本重組。
最後,無論中國在提升國內需求方面取得多大成功,它也不會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誠然,中國的商品貿易順差確實在不斷收窄:今年第二季度為350億美元,同比下降40%。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也在收窄。不過,由於中國仍僅佔全球産出的8%左右,因此規模過小,不足以充當世界的火車頭。即便中國的對外盈餘減少一半,也只能令世界其他地區的總需求增加0.4%。
中國應對此次危機的表現令人矚目。在發達國家苦苦掙扎之時,中國卻蒸蒸日上。中國明白這一點,它的夥伴們也必須如此。(作者為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 沃爾夫,汪洋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