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世界報:中國時尚探索走自己的路

時間:2008-09-03 14:16   來源:中國網

  法國《世界報》:真正的北京時尚

  在中國十分富有的新富人中,象徵地位的模式是身穿歐洲高級時裝,傭有豪宅和耀眼的大排量汽車。夏奈爾或迪奧服裝必然會顯示出能讓人認出品牌的有特點的縮寫字母,這也是路易威登成功的原因。

  在收入比較低的中國人群中,對時尚和雅致的渴望也是很強烈的。展望中國市場的西方時尚專家們認為,從比例上來看,中國中産階級女性的時裝和美容預算高於西方人。

  上海現在依然是時尚之都,它比保守的北京更大膽。這些中國女子雖然沒有機會都住在那裏,但她們會到大商場購置服裝,那裏有各種有著英文、法文或義大利文的中國牌子服裝,價格多少可讓人接受,大多抄襲毫無想像力的西方標淮模式。喜歡連環畫和網際網路的年輕人則更多受韓國和日本時尚的影響,喜歡折皺材料和緊身褲。

  身為服裝設計師的上海人張達(音)與一北京人合夥開設了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將工作室安在藝術家聚集地大山子。他從日常服裝中吸取靈感,設計和生産系列服裝。他説,“中國的時裝設計歷史很短,我們還只是處在起步階段”。在1978年和經濟改革開始之前,個體時裝設計是不存在的。

  張達曾在西安大學教授時裝歷史,而國內時裝設計的發展讓他躍躍欲試。他説,“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服裝設計師可以創立自己的牌子。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他們意識到確實能夠在中國做些事情了”。他們面臨著兩種可能性:要麼在大型成衣企業工作,收入頗豐,但創造性受限,只滿足於複製世界潮流;要麼推出自己的商標,這樣具有一定的風險。張達這兩種都嘗試了。

  今天,中國許多年輕的服裝設計師不喜歡歐洲美學對中國時裝的過多影響。理由很簡單:受文化大革命和時裝被禁的影響,上世紀70年代的設計師只要有可能就會完全投身到西方模式中。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設計師則開始表現出更加多樣化的風格,更多地進行探索。張達認為,這有可能擺脫巴黎和米蘭模式,並且以日本為例,因為部分日本時裝設計師就拒絕這種模式。

  在等待的過程中,不斷壯大起來的中國中産階級女性該如何裝扮自己呢?她們喜歡打扮自己,首選像玫瑰紅、大紅這樣的顏色,避免突出黃皮膚的綠色和藍色。她們喜愛引人注目的、有裝飾的服裝。儘管如此,她們還是顯得很害羞,不喜歡濃粧艷抹。在北京,時尚越來越深入到大街小巷,年輕人則希望遠離歐洲的影響。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