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韓國大選激辯朝核政策 五黨互攻“薩德”部署
[環球時報駐韓國、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陳尚文 藍雅歌 張靜 柳直 陳一]“韓國大選上演五黨混戰,激辯‘薩德’與朝核對策。”“韓大選‘主敵’概念引爭論。”距離韓國總統選舉日還有不到20天,韓國各黨派候選人之間的爭論進入白熱化階段。
由於半島緊張局勢驟然升級,各候選人普遍把辯論焦點放在如何應對朝鮮核導試驗的威脅以及“薩德”部署問題上。如何在這兩個問題上得到民眾支援也被普遍認為是贏得大選的關鍵因素。韓國在樸槿惠執政後期曾堅決實施對朝強硬政策,完全跟隨美國並部署“薩德”,但也因此使半島上空戰雲密布,依賴中國的韓國經濟大幅下滑,眾多民眾感到擔憂。而近兩天來,有關美國“卡爾 文森”號航母烏龍事件更令韓國人憤怒,有韓媒認為這是美國“將盟友推向武力衝突危機”。
《韓民族新聞》20日稱,如何不被“強硬論”和主張只有同意部署“薩德”才有利於國家安全的“假安全”論調迷惑,制定真正能夠保障半島和平的真安全策略,是韓國未來總統面臨的嚴峻課題。
“朝鮮是否為韓國主敵?”這一問題成為20日引爆韓國輿論的焦點話題。前一天晚上,在韓國大選電視辯論中,五大黨候選人就是否要將朝鮮定性為“主敵”展開激烈爭論。從前總統樸槿惠所在的新國家黨分化出來的右翼在野黨正黨候選人劉承旼向目前最熱門人選、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問道:“朝鮮是否為韓國主敵?”文在寅稱,總統要做的是改善韓朝關係,將朝鮮定性為主敵並不是總統該做的事。劉承旼稱,按韓國《國防白皮書》所説,朝鮮是韓國的主敵,而競選作為最高統帥的總統的候選人卻諱言“主敵”,令人費解。
韓聯社稱,“主敵”是對必須鬥爭的主要敵人的簡稱。這一術語體現了韓國人在設定與朝鮮關係時矛盾的心態。報道稱,“主敵”一詞首次出現在1994年韓朝板門店工作會議時。當時朝方代表稱,“若發生戰爭,首爾將變成火海”。1995年,韓國在《國防白皮書》中將朝鮮定為“主敵”。盧武鉉政府2004年將“主敵”改為“直接軍事威脅”。李明博上臺後改為“直接而嚴重的威脅”,後又改成“敵人”,這一説法沿用至今。
對“朝鮮是否為韓國主敵”的爭議,韓國國防部負責人20日對媒體表示,雖然國防部不使用“主敵”一詞,但朝鮮確是韓國之敵。不過,韓國統一部20日就此問題卻回答稱,在韓國法律體制上,朝鮮被視為敵人,但同時也是夥伴。統一部官員稱,儘管韓國與朝鮮武力對峙,但是長期來看,朝鮮將與韓國實現統一,因此韓方在應對朝鮮挑釁的同時,也在朝鮮遇到困難時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根據韓國《憲法》第66條,總統作為韓軍最高統帥應懲戒與韓為敵的朝鮮,但也有義務推進半島統一進程。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