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蒂勒森在北京經歷的談話立意最高

2017年03月20日 08:38:2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雙方進行了堪稱是蒂勒森此次東亞行中有過的立意最高的一次談話。習近平主席強調了中美關係重要意義,蒂勒森表達了美方對中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的信守,而這正是北京主張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核心內容。

  根據媒體報道和美國國務院網站披露的蒂勒森在華談話,他與中方至少兩次提到了上述14字原則。奧巴馬時期都是中方強調這14個字,媒體上沒有過美方主動闡述這些原則的記錄。

  蒂勒森在中國談朝鮮問題,被西方媒體普遍認為“調子變溫和了”,他對記者表示,中美將會一起合作,看看是否能説服平壤政府採取一個不同的路線,停止發展核武器。美媒曾報道説,華盛頓有意要制裁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中國公司,蒂勒森在華只字沒提此事。韓國輿論對蒂勒森沒有在北京公開申辯部署“薩德”的“正當性”尤感失望。

  蒂勒森在日韓時做了一些很具體的表態,朝鮮問題儼然是他東亞行的核心關切。到中國後話題的重心變了,中美大國關係更加突出了出來。蒂勒森還提到兩國元首會晤要“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這是來自美方很新鮮的説法。

  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關係有的難點似乎變得更難了,但美方也有過去從未有過的積極動向,使得兩國關係不僅有不確定性,也有某些戰略性的相近認識正在彼此之間出現。總的來看,兩國具體摩擦不時出現,而雙方管控摩擦的意願也越來越清晰,不讓中美關係當中的問題失控這一共同政治決心似在快速形成。

  北京與特朗普政府加強彼此理解的進程快於媒體的預期,造成了某種“大框架”效應,它使得特朗普發推特所帶來的衝擊不再像一開始那麼強烈了。兩國關係“出不了太大問題”作為基礎性判斷重新流行起來,關於今後4年中美關係“也許會更好”的猜測也開始在一些圈子裏被大膽説出來。

  過去美方不太喜歡對中美關係進行戰略性定性,而更願意讓一個又一個具體事務和問題自然累積出中美關係的整體面貌。特朗普政府雖然重視兩國關係的“成果導向”,但它與中方共同對中美關係進行戰略構建的意願很像是近幾屆美國政府中最強的,北京應當對此表示歡迎。

  中美兩國就各種問題“討價還價”的色彩或許會加重,一方面它們不是戰略衝突的性質會更清楚,一方面它們本身有可能變得更激烈,回合更多。比如不能排除蒂勒森在北京的積極姿態,是為下一步美方提高要價打伏筆。

  北京不會反對美國從對華關係中獲得更多利益,但原則是這些利益必須是中美雙贏框架的一部分,而不可是單邊的。兩國就什麼是“雙贏”達成接近的看法,理論上要比在零和關係中劃分利益邊界容易些,但實際過程未必是輕鬆的。

  現在畢竟是北京與特朗普政府交往的初始階段,雙方會探測對方的底線,爭取讓兩國打交道的方式多對己方有利。在中美就具體問題發生摩擦時,北京需勇於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被對方釋放的多重資訊干擾。這個時候我們“贏”一個糾紛,“平”一個摩擦,與我們做一次“重大讓步”相比,將對未來産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朝核問題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中方推動問題解決的態度堅定而真誠,中美通過認真溝通完全應當形成一些關鍵共識,北京不可遷就美韓的一些激進主張,輕易做出讓步。

  中美元首會晤廣受期待,中美應當都會就準備工作提條件,中方也應做出重要的堅持。迄今為止,北京在華盛頓新政府任職初期頭兩個月表現得最為穩健,實際效果也很好。與此相關的經驗應當得到總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