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聽日本學者暢談“中美日” 破中日僵局須安倍敗選

2017年03月06日 09:02:5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赴日本特派記者 邢曉婧】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的政策及其政策傾向,攪動了從地區到全球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局勢。貿易戰會不會打響?中美在南海會爆發衝突嗎?……一個個問題成為觀察家們追蹤分析的熱門話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進數家日本智庫,專訪三名日本學者,聽他們暢談對這些話題的看法。三名學者分別是: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總監瀨口清之,清華大學野村綜研中國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松野豐,原日本外務省國際情報局局長、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兼所長孫崎享。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成立於2009年4月,所屬研究員幾乎都有過政府機關工作經驗,與決策層保持良好互動;有著50多年曆史的野村綜研是日本最早的民間智庫,老牌諮詢機構;成立於2013年的東亞共同體研究所,以“打造東亞共同體”為目標,理事長為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中美意識到貿易戰會兩敗俱傷”

  “特朗普剛宣佈退出(TPP)時,大家都覺得‘別開玩笑了’”

  環球時報:如何評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月的訪美之行?

  瀨口清之:這是白宮易主後日美首腦首次會談,雙方重視加強友好關係,大家對此的共同感覺比較樂觀。但尚不清楚美國接下來會有什麼政策,會帶來什麼結果,所以現在還不好評價。日本還是期待美國保持自由貿易和自由投資,中國應該也不希望美國改變其對世界政治、經濟以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基本態度。

  松野豐:安倍訪美之前有很多擔心的事情,正如日媒報道的那樣,美國要求日本(進一步)負擔美軍軍費、指責日本操縱日元貶值等。但這次會面,美國幾乎沒有提讓日本頭痛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日本松了口氣。接下來可能還會見幾次面,特朗普及其身邊的人也會陸續有所動作,以後怎樣還要再觀察。

  環球時報:特朗普政權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會産生什麼影響,特別是對日本?

  瀨口清之:可以肯定,TPP是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重要項目,美國離開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我們也曾預測美國退出TPP會影響安倍政府的政績,日本還沒有放棄TPP,還想説服美國回來,因此今後特朗普政權出臺的政策仍是關注焦點。(記者插話:美國回歸TPP的可能性不大吧?)——不大。但日本呼籲美國回歸的姿態很重要。我認為TPP對中國來説也是一個好平臺,最樂觀的情況下,大約5年後,中國有望加入TPP。

  松野豐:沒有美國參與,TPP本身就不能成立。日本曾花費一兩年時間就TPP具體內容與美國進行交涉,特朗普剛宣佈退出時,大家都覺得“別開玩笑了”。日本一直纏著美國推TPP,好不容易有了眉目,美國説走就走,日本人覺得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不光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應該都有所不滿。

  “唯有中美可以相互破壞,但兩國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環球時報:特朗普上臺後出現貿易保護主義回潮跡象,根本原因是什麼?

  瀨口清之:這是美國國內資本主義帶來的矛盾。資本主義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收入不平等問題,美歐都沒能解決好這個問題。此外,美國的優勢體現在金融、IT及軍事等方面,製造業在衰退,貿易逆差很大,這是美國的結構性問題。特朗普為保持貿易平衡而追求美元貶值,但升值才是強國前提,比如人民幣升值就是中國經濟發展順利的表現。

  短期看,這對美國經濟好像有點好處,但長期來講,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會越來越低。如果中國保持追求自由貿易體制,對提升國際地位很有幫助。中國的發展程度還沒達到先進國家水準,應該一邊向它們學習,一邊保護、培養比較落後的産業。我預測大概10年內,即2025年之前中國肯定能成為先進國家,但未來10年中國需要更放開貿易、投資、金融方面的體制政策。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美國新總統對日本企業比如豐田投資墨西哥的批判?

  松野豐:日本有與美國交涉的經驗,大概知道美國的想法,因此對於美方的批判沒有特別擔心。比如上世紀70至90年代,日美在汽車行業就曾有過摩擦。當時美國説日本是貿易保護主義,不讓日本出口汽車,日本説,我們是資本主義自由貿易國,不能禁止車企出口。然而,日本的汽車工業界和大型汽車製造商都自主減少出口量。這當然是和日本政府商討之後的結果。豐田是世界頂尖的汽車公司,就算美國要求其在美國建廠,也完全有能力做到。

  環球時報:有聲音認為特朗普的做法是逆全球化,您的判斷是?

  瀨口清之:可以這樣説,但這是特朗普的想法,不能代表所有美國人。特朗普在大選期間説的所有政策如果真推動的話,美國經濟肯定亂七八糟。中國應該加強和亞洲、非洲、南美以及中東國家的合作,共同推進自由貿易,美國政府看到自由貿易的成果後,會認識到自由貿易的重要性,4年後美國國民會自動選出新總統。所以中國不用過分關注美國的政策,即便有些副作用可能影響到中國。歐洲、日本對美國依賴度很大,中國具有獨立性和唯一性,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優勢。

  環球時報:貿易戰會爆發嗎?

  瀨口清之:誰都不能否定這種可能性,萬一爆發肯定兩敗俱傷。當今全球經濟,唯有中美可以相互破壞,但兩國都意識到了這點,應該不會走這條路。

  松野豐:日美之間不會,中美之間有可能。日美之間幾乎沒有關稅,就算爆發貿易戰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兩國是對等關係,在很多地方可以交涉。我比較擔心中國,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國有企業改革、金融自由化等課題都在進行中,美國是發達國家,萬一有什麼舉動,中國無法説“等等”“再給我些時間”,這有可能引發貿易戰爭。

  “中國更像全球性商人,日本則是島國性工人”

  環球時報:在提振製造業方面,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日本有何經驗可以分享?

  瀨口清之:日本人喜歡“工匠精神”,不追求高收入和商業利益,這是知足思維。中日兩國的國情、國民性、自然環境和地緣政治等方面都不同,中國更像全球性商人,日本則是島國性工人,工人有工匠精神,商人有商業精神,應該互相學習。日本的工匠精神很好,但缺乏商業精神,很多日本人不知道怎麼銷售自己。這是日本獨特的問題,也是日本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日本人沒有這種商人型DNA。

  松野豐: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過程中,過於追求理想化恐怕不行。中國有很多氣派的工廠,但在具體細節上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中國的技術革新很快,比如機器人、人工智慧以及IT等技術不比日本差,但中國不能一開始就依靠這些先進技術,而是應先提高工廠生産力,再實現自動化。這樣一來,依託中國IT産業的發展,日本曾花費30年時間做的事情,中國可能10年就做完了。中國若能通過與美日合作導入更多技術,“中國製造2025”有望更快實現。

  環球時報:如何看中國“一帶一路”為全球化做出的貢獻?

  瀨口清之:日本曾從古代絲綢之路中獲益,奈良的正倉院是最好的證明。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認為日本和韓國都應該積極參與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構想,日本應該儘早加入亞投行。

  松野豐:“一帶一路”的想法是對的,但實施起來還面臨很多課題。西亞、東歐等沿線國家發展情況不好,需要中國引領。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可以出資幫助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層面可以做到。但中國本身也是發展中國家,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做到,最好可以與其他國家合作。中國擅長提出構想,但不擅長擬定具體目標。接下來中國不宜操之過急,首先要確保國內經濟發展,再逐漸往外擴展比較好。

  孫崎享:破中日僵局須安倍敗選

  環球時報:從外交和安全形度,您如何評價安倍首相2月的訪美之行?

  孫崎享:這次安倍訪美只能説是向強者諂媚,是目前為止日本首相中向美國表達從屬姿態最明顯的一次。我曾説過,日美首腦會談沒談具體問題的話就沒意義,這次顯然如此。這次什麼問題都沒能得到解決,意味著接下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美國有可能向日本“獅子大開口”,提出其他強硬要求。

  環球時報:當下的日美關係與奧巴馬時期相比是否發生了明顯變化?

  孫崎享:美國對日本的要求越來越多,態度越來越強硬了。美國渲染“中國威脅論”,讓日本以此為藉口增加軍費,這都是出於其戰略考慮。而日本一方面臆想來自中國的威脅,一方面幻想萬一齣事美國能夠出手相助,所以積極響應美國的戰略要求。另外,日本也有論調擔心來自朝鮮的威脅。

  環球時報:中美在南海會發生軍事衝突嗎?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孫崎享:不會,也沒有最壞的情況。美國無法在南海採取軍事行動,理由很簡單——戰爭中最重要的是掌控“制空權”。天上由誰控制?美軍飛機只能利用沖繩的基地,中國只要炸掉那裏的飛機跑道,戰爭就結束了。美國和日本“撂狠話”也只是説説而已。

  環球時報:日美中之間形成什麼樣的關係才對各方特別是東亞最有利?

  孫崎享:中國可以什麼都不用做,也不必過分理睬。俄羅斯和美國不會打,中國和美國也打不起來。美國故意製造緊張局勢,其實是在盤算著能在別處利用這種緊張。中國不要掉進美國佈置的陷阱裏,無需在無聊的地方浪費精力,但不斷表明大國肚量很重要。

  環球時報:日本的海外活動尤其是反中行為,好像緊盯中國進行,是這樣嗎?

  孫崎享:日本進行反中活動非常有可能,我知道日本政界有出資支援反中研究的情況。這樣做非常不好,花錢也沒有效果。比如日本駐英國大使館與英國智庫的合作能改變誰的想法嗎?什麼都不會改變,只會給日本在國際社會上帶來負面影響,沒有意義。

  環球時報: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怎樣才能打破中日關係的僵局?

  孫崎享:現在這種局面是安倍故意製造的,短期內不要理安倍的做法,要從長期著眼。因為長遠看來,日中關係好轉對雙方都有好處,建議思考某種非政治主導的方式。遺憾的是,安倍政權時期,恐怕沒有機會打破這種局面。

  那麼,如何能打敗奇怪的安倍政權?唯有讓他敗選,這一點可以借助日本農民。比如中國制定配額,每年從日本進口一定數量的農産品,日本農民切身感到從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中獲益後,自然會認為安倍鼓吹的“中國威脅論”不靠譜。在日本,農民團體很有分量,有望在選舉中起到一定作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