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大使、將軍號脈中美關係:誰傷害中國 就打誰屁股

2016年08月16日 08:43:0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劉洋 高望 翟亞菲】去年5月,當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提出“中美關係正逼近臨界點”的論斷後,不少人對太平洋兩岸兩大強國“即將失和”産生深深的擔憂。一年多來,北京與華盛頓圍繞“駭客攻擊”的爭吵逐漸收聲,兩國在南海卻從拌拌嘴、吵吵架,多了更多“動粗”的現實風險。套用中醫説辭,中美關係“脈象紊亂”,但這條對世界秩序影響最大的經絡究竟堵在哪兒,眾説紛紜的背後,真理卻並未越辯越明。8月11日,6位資深中國大使、將軍走進環球網會議室,嘗試為“紊亂”的中美關係號脈。有人覺得,平均年齡接近80歲的他們過於“成熟”,但聽過這些20後30後40後的言論,不難體會,他們的家國情懷以及分析問題的深邃透徹,對當下中國有多麼寶貴。

  論周邊:“華盛頓的幽影”四處飄散

  中國APEC前高官王嵎生,駐奧地利前大使楊成緒,駐伊朗前大使華黎明,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楊毅,軍科院戰略研究部學術委員會原主任彭光謙,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王海運少將——必須坦承,邀請上述3位大使與3位少將共論中美關係,初衷是想聽到更“鴿派”的外交思想與更“鷹派”的軍人思維碰撞出火花,但兩個半小時的討論中,不論南海、“薩德”,還是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走向,大使與將軍在諸多問題上觀點十分契合。用王海運少將的話來説,“我不是鴿派,也不是鷹派,我是中國利益派”。

  在各位心懷中國國家利益的大使、將軍看來,不論南海“仲裁”還是“薩德”入韓,不論日本跳腳還是越南激動,中國周邊大大小小的麻煩背後都有“華盛頓漂浮的幽影”。

  華黎明大使做了一個大致梳理:2009年,希拉裏在東盟地區論壇上高調宣稱要“重返亞洲”;2010年,“天安艦事件”爆發,美國航母借機第一次開進黃海;2012年,日本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購島”,原本中日韓三國自貿區談判越走越近,中日接近之勢就此完結;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直到今年作出所謂裁決。2016年,5月,臺灣蔡英文上臺;7月,韓國宣佈部署“薩德”。一個囊括東海、臺海、南海和東北亞的“麻煩圈”在中國周邊漸漸成形,而背後,美國的影子都隱約可見。

  談到“薩德”,各位大使、將軍都很氣憤。王嵎生大使認為,美國強行要“薩德”入韓,本質上是要拉住韓國,構建一個以美日為首,韓國、澳大利亞加入,同時極力拉攏印度與越南的亞太小團體,一個類似北約、針對中國的安全網。所以美國現在所做的就是要挑撥中國與周邊關係,讓中國沒有朋友。彭光謙將軍説,美國多少年來都想搞美日韓“東北亞三人組”,如今韓國被綁在美國戰車上,這是對中韓戰略關係基礎的顛覆,是站到美國陣營裏與中國敵對,性質太惡劣了。

  “樸槿惠為何會走到這一步,值得深思。”談及韓國執意部署“薩德”,王海運説,“我們只有想清楚韓國的訴求,反制的舉措才更有力。如果鐵心和中國作對,另當別論;如果是一時糊塗,工作會好做些。”華黎明大使認為,樸槿惠在心理上怕是犯了兩個錯:在解決朝鮮問題上對中國期望太高;對中國反對“薩德”入韓的堅定立場預判不足。“我們需要抓住機會立規矩,誰侵犯中國利益,誰就要付出代價。”

  “有些同志講,我們不要上美國的當,不要和韓國把關係搞壞”,楊毅將軍説,“但在薩德問題上,中國必須堅持原則,對韓國必須有更強力的反制,要讓韓國絕望。如果這次教訓好了韓國,將來規矩也就立下來了。這麼做是讓周邊國家清楚,跟中國打交道是有規矩的,誰任性胡來,是要被打屁屁的。”

  論中美:帝國的焦慮與建制的沒落

  當今世界,中美究竟因何而鬥?從美國的思維看,圍堵中國似乎是為“繼續領導世界100年(奧巴馬語)”,中國學界也有觀點認為,中美之間是秩序之爭,是誰來為未來太平洋立規的問題。

  “希拉裏説過,她不希望她的子孫生活在由中國統治的世界裏”,華黎明大使説,美國有這樣的戰略思維,決定了中美之間是結構性矛盾。除此之外,美國更擔心“中國模式”的成功,中國的路走通了,西方過去幾百年主導的利益格局可能被打破,這對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是一種整體性否決。

  筆者去年8月採訪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貝德時,後者曾認為,美國戰略界對中國崛起存在過度焦慮,在南海與中國對抗是對中國崛起的“過度反應”。楊成緒大使也認為,美國對華存在“過度焦慮”,中國無意稱霸,也沒想取代美國,但美國總忍不住擔心霸主地位不保。王嵎生認為,美國對中國既“情不自禁要遏制”,又“無可奈何要合作”,中美之間當然是相互依存關係,但美國人越來越覺得,這是一種“不舒服的相互依存”。

  在這樣的焦躁的情緒下,希拉裏和特朗普誰能讓美國更冷靜些?與會大使、將軍們一致回答:誰都不行。

  彭光謙説,特朗普和希拉裏表面上打得厲害,可以預期希拉裏會持續對華強硬,繼續推動戰略再平衡,特朗普似乎更不可預測,但估計在軍事上對中國會松一點,在經貿上會緊一點,但不論表面如何,他們本質上都要為美國利益服務,本質上都代表利益集團。更值得注意的是,共和黨這麼多大佬反對特朗普,呼籲選民投希拉裏,民主黨那邊桑德斯也這麼得民心,説明美國現在兩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機制內的上層甚至在合流,美國政治正變成建制力量與反建制力量(特朗普、桑德斯)的對抗。

  “其實不光在美國,英國也出了個鮑裏斯(英國外相、前倫敦市長)”,華黎明大使説,對“特朗普現象”的理解需要一種全球性思維。為什麼特朗普、桑德斯、鮑裏斯會出現在當下?華黎明認為,如今整個西方面臨經濟下行、貧富差距拉大、中産階級縮水的境況,再加上難民問題、移民問題、種族歧視問題,普通民眾對當下體制産生懷疑。這種懷疑實際上是幾年前“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延續,人們越討厭建制,就越想投那些“政治不正確”候選人的票,這實際上是美國整體實力下降的標誌。

  論反制:多交朋友,確保二次核打擊能力

  除了南海、“薩德”與美國大選,大使、將軍們熱議的還有臺海和日本。“中國目前的回擊很得當”,6位大使、將軍對當下中國的反制措施齊聲點讚。

  楊毅認為,南海仲裁案後,中國在外交上一點沒退,軍事上也有一系列動作,中國事實上穩住了陣腳,“美國拿我們沒有辦法……我認為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再怎麼困難我們都有準備,中央強有力,解放軍也做好了準備,我們外交展現了新姿態。總之,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國內高度團結。”此外,在東海面對日本來了一招“圍魏救趙”,日本需要明白,如果你在南海添亂,就會在東海承受巨大壓力。

  王海運將軍説,美國在周邊這麼折騰,對中國國內團結是一種動員,美國越折騰,國內那些親西方勢力越不敢説話,如果還公開為美國唱讚歌,連他們自己都感覺不好意思。“接下來需要總結經驗”,王海運説。與會嘉賓對此表示認同。大家認為,經驗總結聚焦于兩點,一是要在周邊與美國爭奪“朋友圈”,二是要讓中國變得更安全。

  “歷來毛主席、周總理教導我們,在世界上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華黎明説,我們對待周邊國家,一定要與對待美國有所區別,有些國家,拉過來就和我們一邊,不做工作,就會跑到美國一邊。如何讓朋友更信任你、更尊重你,是中國當下急需破解的問題。

  至於如何讓中國變得更安全?楊成緒、華黎明、楊毅等都提到要增加中國二次核打擊力量的可靠性。楊成緒説,中國必須要有這樣的能力,“如果你要動我,對你絕對沒有好處”。華黎明也認為,“中國夢”首要是中國要安全,不受外辱,而構建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是一個必要且基本的條件。

  中國為什麼面臨如此複雜的局面,就不能安安靜靜做個美男子嗎?王海運將軍的解釋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塊頭太大,潛力太大,5000年的文明又太獨特。這是中國的命,也是中國的運。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