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西方媒體冷眼評價俄羅斯大選 大談“普京末日”

時間:2012-03-05 10: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2年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大國選舉年。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俄羅斯、法國、美國和中國今年內都要進行最高領導人換屆選舉。現在,俄羅斯總統大選已率先在3月4日舉行。普京是否能順利當選,5日應當就有答案。

  普京必將勝選 西方媒體惡評

  世界各國媒體對俄羅斯大選自然十分關注,近來相關分析、預測更多。相對於中國媒體要麼客氣地説“不出意外普京將當選”,要麼保守地講“普京可能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西方媒體説得直截了當:“普京將毫無懸念地獲勝。”

  為什麼普京能獲勝?中國媒體多引證調查數據,説普京在俄羅斯民眾中如何受歡迎,支援率如何高,所以肯定當選。西方媒體則一再挑戰普京支援率的“正當性”。英國《經濟學家》雜誌近日措辭激烈地説,普京當選“不是因為他極度受歡迎,而是因為他擅長競選舞弊和打壓其他候選人”。

  《經濟學家》的觀點在西方媒體中頗有代表性。它們不約而同地大肆報道普京勢力的“不當行為”,説去年12月俄杜馬選舉舞弊,説明普京操縱選舉;説俄國家電視臺反覆播報有關普京“豐功偉績”的紀錄片,説明普京壟斷國家資源為自己助選;説他動用法律手段解散政黨、削弱政治對手,説明普京排擠有競爭潛力的總統競選人。

  投票還沒開始 大談普京末日

  選舉的本質在於其結果的不確定性。尤其是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民主選舉的勝方與敗方得票數都十分接近,不到最後一刻往往難見分曉。而俄羅斯的這次總統大選卻全然不是這樣。既然結果毫無懸念,西方媒體自然將重點轉向了有懸念的未來。

  一些西方媒體認為,普京此次勝選,恰恰是他走向衰落的起點。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一篇報道的題目相當醒目:“這次選舉可能標誌著普京末日的開始”。報道使用相當有哲理的話説:“弄清一個政權何時解體,與確定一場經濟危機何時來臨一樣困難。但在普京締造的俄羅斯秩序的衰亡史中,(2011年12月的)杜馬選舉肯定是一個重大時刻。”

  力勸普京早交班退休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引用俄羅斯人的話給“普京總統”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建議。俄羅斯一家大型國有銀行首席執行官安德烈科斯京説,普京此次當選之後應承諾不再參選下一次總統大選;莫斯科智庫“戰略研究中心”負責人米哈伊爾德米特裏耶夫説,普京可能不會完成6年任期,應該“儘早”找一個可靠的接班人,就像葉利欽1999年年底引薦普京那樣。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用封面故事的形式報道俄羅斯大選,其標題是“普京時代走向終結”。文章説,如果想走改革之路,普京可以從承諾不參加2018年的競選開始。如果普京還算是個知天命的聰明人,就應該仔細考慮自己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好好尋找繼任者了。他當權時沒有表現出多少智慧,但也並不愚蠢。如今,他正面臨著一項重大選擇。如果選擇錯了,歷史將不會用讚許的態度看待他。

  稱油價決定普京與俄羅斯的命運

  英國《金融時報》在分析普京的未來時,更多地運用了“石油杠桿”。

  該報分析説,普京之所以當選,是因為他承諾給警察漲工資、大幅提升國防預算、降低全體國民醫療費用等。總之一句話,花錢“買”勝選。但從長遠看,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如果無法兌現諾言,他可能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後塵。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盧卡申科的支援率一直高達50%至60%。然而,在2010年12月當選後,他的支援率已跌至20%。

  自1979年蘇聯在石油危機期間入侵阿富汗以來,俄羅斯的政治生活一直與油價明顯關聯。油價下降之時往往揭開政治改革和權力轉移的序幕,比如葉利欽在1999年將總統大權交給普京。

  文章説,2000年以來,普京掌權的這些年一直順風順水。他上任伊始,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每桶19.80美元。據克里姆林宮一位前任高官回憶,他們曾開會討論長期經濟規劃,“我們認為的最佳情形是長期油價達到每桶25美元。那是我們的美麗幻想,就好像天上下金幣了。” 然而,此後油價竟一路飆升,衝破100美元之後難見回落。

  如今,石油收入已佔到俄羅斯國內生産總值的四分之一。這使得克里姆林宮有財力實施各種社保方案而沒有背上南歐國家政府那種債務重擔。比如,從2007年至2010年,普京出臺提高養老金和將其與通脹掛鉤等措施,使養老金支出佔GDP比重從7%提高到10%。同時,俄羅斯的外債保持在較低水準——最多佔GDP的15%,僅為歐洲陷入債務危機國家的1/10。

  文章稱,但普京的好運氣似乎快到頭了。正如克林姆林宮的一位官員所言:“油價不可能再次翻番。”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每桶125美元左右,“如果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以下,俄羅斯現有體制將受到致命打擊。”(記者 張興慧)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