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瑞典全國媒體網站過半限制讀者匿名發言

時間:2012-01-06 10:38  來源:人民日報

  1月3日,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發生了一起槍擊案。這是以移民城市著稱的馬爾默連續1個多月來發生的第五起槍殺案。一時間,關於移民區治安、失業率和文化融合等議題再次成為瑞典各大門戶網站的熱門話題。然而,與以往相比,針對此次事件的網路評論要理性得多,主要原因是瑞典各大媒體網站紛紛禁止匿名發表評論。瑞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晚報》總編輯讓赫林説:“我們不能讓仇恨、暴力的言論在網路上擴散。”

  深感不良言論之患

  自2011年“722”挪威爆炸和槍擊案後,瑞典一些主要媒體網站先後關閉其匿名評論平臺。為了多數人的安全和自由,一向以堅持“網路自由”、“言論自由”著稱的瑞典媒體選擇了向“言論負責”方向靠攏。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瑞典媒體紛紛辦起自己的網站。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更願意在網上閱讀新聞,並在文章後面跟帖表達自己的看法。一些熱門事件常常跟帖數千條,更有讀者在這一空間裏展開討論,人氣旺盛、觀點紛呈。然而挪威“722”事件發生後,人們發現兇手佈雷維克此前在網上肆意發表了各種極端主義言論,歐洲和世界為之震驚。作為與挪威同宗同源的瑞典,在民族感的認同上也受到極大衝擊,一時間關於網路言論自由的反思席捲了各大媒體。

  瑞典《每日新聞》評論道,兇手雖然被稱為“獨狼”,但他並非真的只是一個人,他受到網路言論的影響,同時也通過網路影響著其他人。因此,人們的公開發言非常重要,“語言自有其分量。所有參與公眾討論的人,所有在網上發表言論的人,都應為自己的言論負責”。而對自己言論負責的方式就是禁止匿名發言、跟帖,鼓勵實名登陸後發表言論。

  “有感即發”有跡可查

  為跟蹤馬爾默槍擊案的輿論反應,記者登陸瑞典點擊率最高的新聞網站《晚報》網,試著作為過客參與論壇討論,結果發言被拒。論壇窗口上是總編輯赫林的一段話:“歡迎到《晚報》網發言。我們相信,您能保持客觀,並能尊重其他發言者的權益。我們不允許極端言論出現。請對您的言論負責”。提示語下方是臉譜網賬戶登錄入口。換言之,發言者不能再像以前隨意地以過客身份,或隨隨便便起個“羅賓漢”或者“123”等名字就可以“有感即發”了。

  記者隨即登陸臉譜網賬戶並對槍擊案發表了評論,卻發現該言論已自動轉入記者的臉譜賬戶,這意味著記者在臉譜網上的好友都能看到這一評論。除了臉譜、推特賬戶外,一些新聞網站為想加入討論的讀者提供了類似選擇,即通過其他要求實名制的網路賬戶註冊。這些賬戶的使用,增加了網路用戶的社會性,使在虛擬網路中發言的人的社會身份“有跡可查”,以便發言者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如今,瑞典35家媒體網站中,已有超過半數限制匿名讀者發言,其中主流媒體如《瑞典日報》、《每日新聞》等都採取了類似措施。而最早反思網路言論太過自由的《快報》則乾脆關閉了即時新聞的跟帖評論,同時推出新規:網站論壇上的發帖先審查後發表,以免種族主義或攻擊性極端言論出現。總編輯托馬斯馬特松表示,報紙網站應該對其論壇中的發言內容負責,通過預先檢查等措施,減少不當言論。“網際網路對用戶而言已經足夠成熟,但使用網際網路的用戶並不成熟”。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