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非第一大援助體、第一大投資方和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對非洲經濟影響至深。隨著歐債危機的擴散,各種解決方案的外部效應也在不斷顯現,貨幣貶值、通貨膨脹以及各國財政擴張政策影響,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本已嚴峻的債務再攀新高。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正積極應對非洲新債務問題,新興國家的拉動是其中一個重要動力。
入不敷出
每年受援100億 同時償債140億
國際金融危機不但引發了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也加劇了非洲國家的債務問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外債2010年達2310億美元。儘管這一地區每年接受100億美元援助,但同時還要支付140億美元以上的外債。東非共同體各成員國央行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各成員國債務增長了10%至25%不等。南非儲備銀行稱,南非僅2010年第三季度外債總額就增長140億美元,達到939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尚比亞外債總量較去年底上升7.7%。尼日利亞外債從去年底的45.8億美元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52.3億美元,3個月內增長了14.16%。
從目前情況看,歐債危機對非洲的傳導性已開始顯現。北非60%的出口創匯都來自與歐盟的貿易,而南部非洲國家製造業1/3的利潤依賴於歐洲市場。同時,由於非洲國家外匯儲備多以歐元和美元為主,歐債危機發酵後,歐元和美元呈下跌趨勢,進一步增加非洲的通脹壓力。東非多國通脹率已到達兩位數,其中烏干達在今年10月已升至30.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所助理研究員黎文濤認為,在忙於“自救”的情況下,未來歐盟對非援助和投資必呈減緩之勢。從近兩年看,對非援助和減債議題已成為“燙手山芋”。歐洲國家國內輿論和民意大多要求政府專心“自救”,而不是向外“撒錢”。今年7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非時曾呼籲英國要兌現對非援助承諾,維持對非投資規模,就受到英國媒體批駁,被認為是“打腫臉充胖子”。
外債風險
阻礙非洲復蘇 影響産業發展
非洲國家飆升的債務引起人們對非洲大陸經濟復蘇勢頭的普遍擔憂。非洲債務與發展論壇網路執行主任穆塔薩表示,外債嚴重損害非洲國家經濟復蘇,“債務問題是大陸發展中最大的障礙之一。”
非洲經濟學家表示,公共債務不斷攀升給一些諸如東非共同體之類的區域經濟體帶來巨大風險,給正在復蘇的地區經濟造成嚴峻挑戰。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經濟學家恩古維表示,如果這些債務得不到有效控制,建立地區統一貨幣聯盟的目標就會被推遲或者改變。
非洲國家債務危機的加深影響外資的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專家近日警告説,這些國家應對債務的能力仍很脆弱,它們需要緊縮開支,增加出口多樣化,否則會影響到本地的投資。沉重的債務也嚴重影響了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中國駐肯亞大使館經參處官員向本報記者表示,肯亞將大量肥沃土地用來种經濟作物,以換取外匯支援建設和償還外債,這勢必影響到了農業和相關産業發展。
積極應對
探索合作模式 保持增長態勢
面對日益加劇的債務問題,非洲大陸國家和國際社會都在紛紛探索應對措施。肯亞總統齊貝吉日前表示,非洲國家應創新合作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加強本地資本市場建設,挖掘本地資本市場潛力,以逐步減少對外債的依賴。肯亞財政部常務秘書約瑟夫近日宣佈,政府計劃遊説發展夥伴減少至少35%的新債務。南非貿工部長戴維斯日前表示,非洲國家需要用資源來換取資金的模式解決發展資金短缺和外債問題。辛巴威經濟計劃與發展部長塔皮瓦 馬沙卡達表示,辛巴威將建立一整套債務管理戰略,採用最優方案來解決60%的債務,目前辛巴威已經建立起一個債務管理辦公室來解決債務問題。尼日利亞政府7日表示,該國2012年將削減5000億奈拉(約合33億美元)債務。
黎文濤指出,從國際金融機構的預測來看,2011年非洲經濟仍將保持5%的增長態勢。這其中包含以下因素:一是非洲國家仍然對資源出口依賴性較強,而金融市場只處在起步階段,對國際市場的“反應”較慢。只要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不出現波動,非洲仍可抵住風浪;二是非洲國家近年來“自力更生”能力提升較快,2011年非洲地區一體化進程加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南非共同市場和東非共同體制定“三方一體化”路線圖以“抱團取暖”。同時,非洲也著力減緩對外援的依賴度,以盧安達為例,外援佔其財政比例已由2000年的86%減少至2011年的41%;三是新興國家對非洲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大量企業走進非洲投資興業,把非洲視為“機遇的大陸”而非“問題的大陸”。在對非洲援助和減免債務上,新興國家也表現積極。2000年至2009年,中國已免除35個非洲國家的312筆債務,總計189.6億元人民幣(約合3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在免除非洲債務方面也給予了不少支援。綜合來看,歐債危機還難以對非洲經濟造成根本性衝擊。(記者 苑基榮 裴廣江 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