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美國《時代》週刊網站3日播發一篇題為《日本熱衷研發機器人的背後因素是什麼?》的文章説:"如果日本工程師能大行其道的話,或許我們很快就會為一個機器人世界職業棒球錦標賽加油吶喊。"
每隔一兩年,日本研發人員就會推出一款新的機器人産品---最新的頭條新聞是本月早些時候推出的一款機械化的棒球兩人組合,包括一名擊球手和一名投擲好球率達90%的投球手。儘管日本發明的大部分機器人多半無法打入大宗商品市場,但日本科學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雄心:機器人技術在日本發揮的作用比世界任何國家都大。
機器人代替工人
近幾年來,日本向該産業投資上億美元,希望到2025年該産業的利潤可以擴大到近700億美元。日本雇用了25萬多名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旨在降低高昂的勞動成本且支援未來的工業機械化。在未來15年內,日本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將達到100萬。美國密歇根大學人類學教授珍妮弗 羅伯遜説:"機器人技術在21世紀對日本經濟的作用,就像汽車産業在20世紀對它的作用一樣。"
眾所週知,日本是一個對吸收海外移民持謹慎態度的國家。該國希望這支新機器人軍團能夠部分地解決不斷下降的人口出生率以及銳減的勞動力狀況。目前,海外出生的居民佔該國人口總數的比例不到2%,而美國為12%。
雖然東京的主要投資目標可能非常實際,但機器人技術還是享有很高的聲望,它可以讓日本大型技術公司向世界展示它們最先進的研發能力。
技術與動漫結合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機器人學教授諾埃爾 夏基説,本田公司斥資數百萬美元研發它的首臺步行類人型機器人ASIM O,"並不希望獲得直接的商業成功"。夏基説,這是一舉兩得,既"顯示了他們是技術領跑者",又給本田公司一個機會"把公司中最優秀的工程師安置在ASIM O開發小組以獎勵他們"。
畢竟,這是一個工薪族在上班路上狂看漫畫書的國家,且還是一個家庭主婦同樣是電子遊戲狂熱愛好者的國家。在很多方面,機器人將日本的兩個最大文化潮流---技術與動漫結合起來。一些專家説,這個國家熱愛機器人的根源在於日本的神道教。這種宗教模糊了生命體與非生命體間的界限,信奉神道教的人相信世間萬物,包括無機物體,皆有靈魂。羅伯遜説:"機器人在日本有著長期友好的歷史,類人型機器人被認為是活著的東西,甚至是令人滿意的家庭成員。"
價格令人望而卻步
除了大型類人型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之外,日本研究人員還創造了大量受消費者喜歡、用來娛樂和治療疾病的發明,如寵物海豹和能夠迅速做出煎餅的機器人廚師。但無論多麼聰明或令人愛不釋手,即便是日本的商業機器人也有著嚴重的弱點:價格。消費者只能在動輒數千美元的高昂價簽前望而卻步。新力機器狗AIBO每只要花費2000美元,經過一番大造聲勢後,卻在2006年(推出産品後的第7年)慘澹收場。
全球經濟衰退對機器人也沒有多大的好處。隨著全世界的人們縮減汽車和新發明之類的奢侈消費,機器人在工廠地板上積滿灰塵,而且未來的工業機器人需求也隨著日本工業生産俯衝式下滑而下降。儘管如此,這種暫時的停頓並不能阻止日本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還將繼續研發工業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並不時推出一兩款科技發明,這一切都是希望在某一天可以把科幻小説中的幻想變為現實。(編輯:陶志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