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捷克正式接替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當天,俄羅斯和烏克蘭即再度爆發天然氣風波。2日,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捷克發表聲明説,俄烏能源爭端是兩國之間的事,歐盟無意介入。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前,捷克表示,要把能源安全、經濟危機和對外關係作為其任期內的三大重點。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也曾公開表態説,捷克從地緣政治和能源安全的角度支援歐盟東部夥伴計劃,強化包括與烏克蘭在內的歐盟東部鄰國的戰略關係。但捷克最終選擇以低調回應俄烏能源風波,來開始其歐盟輪值主席國的任期。
有觀察家分析説,在歐盟歷史上,不乏小國成功治理“大家庭”的先例。但對於捷克來説,因受內外因素的制約,它很難在半年時間內施展身手。這也是捷克低調接手歐盟輪值主席國一職的原因。
上一任輪值主席國法國將應對金融危機、推進歐盟一體化進程等棘手任務留給了捷克,而捷克在歐盟內部和國際上的實力與影響遠不及法國,卻趕上了“歐盟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將舉行歐洲議會選舉,在新的歐洲議會組成前,捷克很難在歐盟內有所作為。
此外,捷克是多黨議會民主制國家,托波拉內克領導的是一個少數派政府,執政的公民民主黨在議會內沒有多數席位支援,甚至可能導致在捷克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內提前舉行大選,因此,捷克政府自然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國內問題上,而將歐盟事務放在次要位置。
歐盟歷經週折才達成的《裏斯本條約》,在捷克議會獲得通過的前景也不被看好。捷克總統克勞斯以“歐洲懷疑論者”著稱,是歐盟唯一不在辦公地懸挂歐盟旗幟的國家元首,對歐洲一體化進程頗多非議,多次警告説在歐盟大家庭裏捷克人將失去民族認同感。他在對歐盟東部鄰國政策方面也與托波拉內克意見相左。
另外,在巴以衝突和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等國際熱點問題上,捷克的立場明顯傾向於美國,要想協調歐美關係並非易事。法國總統薩科齊曾表示,在法國結束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後將“另起爐灶”,試圖繼續把持歐盟主導權,將捷克邊緣化。值得關注的是,捷克最近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3/4的捷克人認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任期與己無關,多數人認為歐盟受德、法等大國控制,像捷克這樣的小國沒有決定權,並且還有部分民眾擔心,輪值主席國的任期成本過高,太不划算。
捷克副總理馮德拉日前稱,捷克在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內沒有太高的目標。想必他是在衡量了可能面臨的困難和自身條件後做出的這一判斷。但也有樂觀的分析認為,儘管“不太高”的目標實現起來會有難度,但正是由於期望值不高,倒可能會獲得意外的驚喜,尤其是在通過整合資本和勞務市場來深化“無界歐洲”方面,捷克也許能做點事情。捷克負責籌備輪值主席國事務的官員近日也向媒體透露説,在今年捷克的任期結束時,如果能得到“捷克為歐盟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樣的評語,捷克就感到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