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總統普京參加節目期間聽取民眾提問
就在俄羅斯歡慶普京選定接班人之時,美國智庫發表了含有“普京可能2008年遇刺”內容的報告,報告在俄羅斯引發強烈反響,美國專家趕忙出面澄清,並批評俄羅斯媒體“渲染普京遇刺”是“不負責任”。今年以來,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迅速升級,普京多次公開批評美國,美國媒體也選出“貪婪”、“獨裁者”等極端詞彙扣到普京頭上。英國《經濟學家》稱,“俄美的敵對情緒正抵達冷戰結束後前所未有的水準,蘇聯末期的反美宣傳都不如今天更情緒化、更真實”。15日,俄羅斯高級將領關於“導彈可能自動回擊美國導彈”的言論被專家解讀為美俄“核大戰隨時都會發生”。隨著明年兩國均迎來總統選舉,雙方的敵意極有可能進一步升級。
“普京遇刺説”引發激烈交鋒
12月13日,俄羅斯《生意人報》以“俄羅斯和世界將因普京被暗殺而震驚”為題,報道了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剛發表的報告《俄羅斯未來選擇方案》。在報告中,美國著名俄羅斯問題專家卡欽斯預言普京可能明年1月7日在參加東正教耶誕節儀式結束後遭暗殺,俄羅斯將陷入混亂。由於普京剛選定接班人,還被邀請擔任下屆政府總理,俄羅斯人對未來充滿憧憬,這個有些“殺風景”的預測迅速被俄新社、《晨報》等媒體關注。
一天后,卡欽斯公開批評《生意人報》扭曲了報告原意,稱《生意人報》對他預測普京將遭暗殺的報道大肆渲染,實在荒誕可笑。卡欽斯稱,他在報告中描述了俄羅斯發展的三個可能方案:第一種方案,也是最可能的,即俄羅斯會獲得平穩發展;第二種方案呼籲大家注意一個國家的政治生活過於依賴一個人的危險性,普京遇刺的假設正基於此;第三種方案預測一旦石油價格下降,俄國內局勢如何發展。他表示,《生意人報》的不負責任之處在於,它刊登了其中一個假設方案。卡欽斯對俄新社記者説:“我一生都在研究俄羅斯,並多次到過俄羅斯,在俄羅斯也有許多朋友。而這篇文章使我面臨失去聲譽的危險。一些俄羅斯政治家會認為我這是對俄羅斯、俄羅斯人民和俄羅斯總統的誹謗。”
對此,《生意人報》主編反唇相譏:“他的這一聲明是卑劣和荒謬的。我讀了這篇文章的俄文和英文版,我們並不承認是有意識歪曲報告的基本觀點。”《生意人報》14日在刊登卡欽斯反駁新聞時説,報告從未明確説這些假設僅僅是理論上的。
16日,美國最知名的視頻網站YouTube上,各種評論火藥味十足。有人説“當然,那些畜生喜歡看到普京喪命”,也有人説“《生意人報》記者仍在展覽它們普遍存在的蘇聯式宣傳”。名為“WIN096”的網民稱,“在俄羅斯,《生意人報》素有親西方報紙的名聲,因此,不要低估這個報道。普京使俄羅斯重新站穩腳跟,很明顯美國人不喜歡這樣,他們對一個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急不可待。暗殺?中情局對外國領導人實行過暗殺嗎?當然,他們幹過,他們此前幹過多次。如暗殺普京變成事實也不奇怪”。
“導彈自動回擊”成“核大戰”
對於“普京遇刺”引發美俄民間的激烈交鋒,莫斯科大學俄羅斯及國際政治教研室的考斯科夫教授16日表示,事件深刻表明瞭俄美之間溝通管道始終存在誤讀,雙方始終存在潛意識的偏見,往往不能以正確的心態解讀對方。考斯科夫認為,俄羅斯媒體之所以如此敏感,是因為俄羅斯自身缺乏安全感,對美國完全不信任,雙方敵意上升。
2001年6月,布希普京首次峰會後,布希曾説普京“非常坦率、值得信賴”,但從那以後,雙方越來越多的是相互的批評與質疑,今年初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西方媒體稱“俄羅斯領導人冷戰後第一次威脅以核彈瞄準歐洲”。上月,普京將國內反對派斥為“西方走狗”更是震動西方。英國《經濟學家》14日題為“渴望冷戰”的文章稱,俄羅斯對美國的敵意正抵達冷戰結束後前所未有的水準。
15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嚴詞批評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的計劃。他表示,美國發射出的反導導彈可能會被俄羅斯的防禦系統誤當成是針對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從而遭到回擊,因為現在美俄兩國的導彈預警系統都是自動的。俄《觀點報》借用專家的分析認為,“俄美的核戰爭前景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報道稱,美國正在激起伊朗或其他伊斯蘭國家對其實施核攻擊。當瞄準美國的導彈升空,那麼其在東歐的反導系統就會發揮作用。當反導導彈飛臨俄羅斯上空,將被視為攻擊導彈,這將引發俄的導彈自動預警系統向美方發射導彈,擁有先進的反導系統和正式藉口的美國將開始實施核打擊,從而造成兩敗俱傷。文章還強調,“這並非小説裏的情節,而是一個現實的軍事威脅,這一威脅隨時都可能發生”。
近幾年來,俄羅斯民調機構不止一次就“誰是俄羅斯的敵人”進行調查,其中美國經常佔據榜首,《生意人報》解析道:“美國對俄羅斯批評和打壓最嚴重之時,也正是俄民眾反美情緒最盛之際”。北約-俄羅斯理事會的美國協調員艾拉稱,“從2003年以後,俄羅斯政府一直把西方塑造為俄羅斯的死敵,並培養一種對抗西方的情緒”。俄羅斯隨後的石油力量加劇了目前的這種反西方情緒。
美公開討論俄羅斯是不是敵人
《美國保守派》雜誌今年3月的一篇文章稱,“9 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以後,有人以為美國對俄羅斯的敵意和美國的反俄全球地緣政治議程將基本消失。但事情的發展並非如此。相反,布希政府、國會兩黨以及美國媒體對俄羅斯的敵意只增不減。報道認為,部分原因是冷戰,蘇聯曾是美國的頭號敵人,而太多的西方人對蘇聯和俄羅斯不去區分。同樣出於冷戰影響,來自波蘭等地的遊説團體對他們的國家曾屈服於蘇聯懷著仇恨。華盛頓的許多精英也特別仇俄,“因為早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俄羅斯就背叛了美國懷有的自由和民主垂范他國的理念”。
在美國,將“俄羅斯”與“敵人”聯繫起來的場合越來越多。《中東時報》稱,《華爾街日報》11月的一篇社論公開建議“是開始再次考慮俄羅斯‘是敵人’的時候了”。今年10月,6名俄羅斯問題專家在紐約參加討論,主題就是“俄羅斯正再次成為我們的敵人了嗎”,會前調查表明,41%的聽眾認為是,認為不是的為23%。
最近,由於對俄羅斯杜馬選舉以及普京不滿,美國對俄羅斯的批評大大升級。儘管美國官方出言謹慎,但媒體不惜動用極端詞彙。《紐約時報》在俄國家杜馬大選前發表社論攻擊普京“對權力貪婪”,稱選舉不自由也不公正。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喬治則稱“我們終於看透了他的靈魂”,《華盛頓郵報》也稱“俄羅斯正踏在恢復類似蘇聯的一黨專制的門檻上”。雙方的敵意顯然不易消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4日報道稱,儘管世界開始習慣梅德韋傑夫這個新名字,但應該意識到他背後那個熟悉的人———普京,西方將繼續面臨自信的俄羅斯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