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道 美媒稱,如果你有孩子或知道有孩子對上學奔波多有抱怨,那麼請看看中國西南四川省阿土勒爾村的孩子們面臨的重重困難吧。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網站9月25日發表了記者安東尼 庫恩題為《中國小學生翻山越嶺上學難》的文章,現將文章摘編如下:
那裏的小學生上下學單程要走垂直半英里長的路程,必須借助搖搖晃晃的木梯越過陡峭的懸崖。
這個地方被中國媒體稱為“懸崖村”,位於涼山州,從四川省會成都開車南行8個小時可達。道路穿過肥沃的四川盆地,沿著長江上游兩岸向上延伸。
離涼山越來越近,道路越來越難走,山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隧道中沒有燈光。
我最近爬上了阿土勒爾村。這個偏僻貧困的村子有72戶彝族人家。直到20世紀50年代,擁有540萬人口的中國第二大少數民族彝族一直實行奴隸制。據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15歲以上的彝族人近四分之一為文盲。在那個學校所在的昭覺縣,文盲率為40%。
爬到2600英尺高的山頂需要2-4個小時。近年來有數人從山上掉下去摔死。有些地方有木頭、蔓條或生銹的金屬做的梯子。有些地方有繩索和鋼索——或者在山壁和數百英尺深的河谷之間只有幾叢野草。山頂平整。有玉米地和泥瓦房,周圍是薄霧籠罩的山峰。
我借住在莫色家的農舍裏。村裏多數人家都姓“莫色”,是一個大家族。他們在屋子中間的火塘裏生火,屋頂被煙熏黑了。在主屋外面,有豬圈和牛棚。主人家殺了一隻雞,燉了招待我們。
21歲的莫色雄逖(音)在附近城鎮幹建築。他説:“下面什麼都方便。這裡啥也買不著。”莫色説,村民們養家畜、種玉米和馬鈴薯,但是沒有路運下山,只能自己種自己吃。他淡然地説:“我們無能為力。我們沒有錢在山下安家。不過,我們願意搬到山下。”
那天晚上,我在一條小河邊栓起吊床睡覺。
第二天一早,十幾個上學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在山頂的邊緣集合,準備下山,因為新學期開始了。
莫色家要送13歲的女兒拉岝(音)去學校。她穿著一件印有“米老鼠”的粉紅色運動衫。拉岝今年才要上四年級,因為她的父母一直沒讓她上學,直到覺得她年齡大了能下山去學校。她悵然地説:“離開家,我很難受,不過高興的是學校又開學了。”
這些孩子平時住宿在學校。週末,他們往往爬山回家。不過,在6月份中國媒體報道這個村子之後,當地官員受到壓力,不讓孩子們來回奔波太頻繁。
大夥排成一列下山,孩子們背著背包。為了安全,較小的孩子通過繩子跟家長連在一起。多數孩子已經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次了。
去上學的半道上,拉岝説她有點累,不過她説已經習慣了。我發現她甚至沒有出一點汗。她哥哥雄逖説,他有時一天上上下下兩三趟,不覺得是個事。
三個小時後,我們終於到了山下的學校。這是一座簡單的兩層水泥建築,剛剛粉刷過。孩子和家長們忙著登記、檢查身體和搬入簡樸的宿舍。被媒體報道感動的中國捐助者給運來了新傢具,給孩子們送來了日用品。
校長吉克伍達告訴我説,他們的捐贈使這所學校能夠比上學期多收五六十名學生。現在一到四年級學生總數約250人。不過,吉克説,“他們更困難的”是上下學的路途。“作為老師,我們當然擔心他們的安全,因為他們那麼小而路途又那麼危險。”
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其他地方,政府將少數民族居民從偏僻的山區遷出重新安置,使他們更好地融入主流經濟,獲得更好的服務。
不過,支部書記莫色吉日説,對於阿土勒爾村來説,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計劃。他解釋説:“現在山下沒有地方可以搬遷。所以,我們計劃慢慢修一條上山的路。”他沒有提修路的時間表。他説,目前縣政府準備用鋼管對梯子進行改造升級。因此,短期看來,學生們上下學還將繼續爬下爬上。區別是,鋼材做的梯子勝過木頭梯子,而這兩種梯子又比抓著野草或什麼都沒得抓要好。
上海的彝族評論員傅家傑(音)説,阿土勒爾村的“生活條件與30年前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他們基本上仍然存在於前現代、前工業時代,他們的發展落後全國其他地方幾十年甚至更多。他指出,有些少數民族,不只是彝族,政府將他們安置到新的地方,但是他們缺乏謀生的技能或語言能力。有些人走上犯罪道路和吸毒,最後又回到他們離開的山區老家。(編譯/劉宗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