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田勇領到人生的第一筆“工資”:680元。“老闆”是他的導師,而上班地點是其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廣州某理工科高校的實驗室。
研究生一入學,田勇就開始在實驗室上班,跟著師兄師姐給導師做項目,“工資”一月一發,多勞多得。田勇的一個師姐,由於參與的項目比較多,一個月能拿到2000多元。
同樣是讀研,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小靜則沒有這麼幸運。學中文的她,選擇了一個非常冷僻的研究方向,幫導師做項目,連補貼都沒有。
田勇與小靜的差距,只是中國大學教授收入懸殊背景下的一個縮影。校園裏,有人這樣總結:“窮教授,學生請吃飯,過節湊份子送禮物;富教授,給學生紅包,請學生吃飯。”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全國多所大學採訪發現,高校教授的生存狀態正展現多元圖景:富教授財源廣進,除基本工資外,還有課題提成、社會兼職等等,每年收入達數百萬元者大有人在;而窮教授除了學校發的工資,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擔養家、買房的巨大生活壓力。
富教授豪車代步 窮教授發愁買房
今年初,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尹曉光,在一次研討會上稱自己是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開50多萬元的寶馬車去上課。一時輿論譁然,網友戲稱其為“寶馬教授”。
事實上,在高校中,像尹曉光一樣豪車代步的教授不在少數。
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幾所高校的家屬區和院係辦公地,在一所985高校裏,僅寶馬就有十余輛,賓士、奧迪越野一類的豪華轎車也並不鮮見。
即便在同一所高校的同一院係,教授之間的貧富差異也顯而易見。
就讀于武漢一高校金融專業的小敏,在自己熟悉的兩位教授那裏看到了區別:兩個教授一個教投資學,一個教政治經濟學,每學期課時差不多,但卻一個富一個窮。
“教投資學的教授跟我們講,有人開出年薪百萬聘他去當基金經理,他都不去,你可以想像他多麼有錢啊。”小敏説,這位教授開著輛奧迪A6,家裏有兩三處房産。
相形之下,教政治經濟學的教授全無風光可言,甚至有些寒酸:住著學校的福利房,用著老款的手機,接送孩子上學的汽車長龍之間,他那輛28式自行車總是分外扎眼。
華中地區一所“985”高校的趙銘(化名)教授介紹,自己所在學校,一般教授每年的工資收入是8萬~10萬元,最近幾年裏新晉陞的副教授,年工資收入最低可能只有5萬元。2000年以後,高校教師住房也由以往的福利分房逐步走向市場化,高校教授也要面對巨大的購房壓力。
不過,一年掙上幾百萬的富裕教授不在少數,他們在市裏一般都有幾處房産,有些人甚至還專門在北京購房。
趙教授所在的學院,有位博導有錢而且很大方,學院的老教授過生日每次都是他掏錢組織慶祝,令他滿意的博士生甚至可以經常用他閒置的私家車。
在高校裏生活,無論是學生或老師,都能感受到教授之間的貧富差距,但卻很難用精確的統計數字來説明這種差距有多大。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光禮解釋説,這是因為中國大學的各種數據都不透明公開。
長期在校園生活,這位專門從事高教研究的學者對窮教授富教授現象有著直觀感性的認知,但在一所部屬院校調研了解到的情況依然讓他震撼:所有教授的基本工資一樣,基本工資之外的部分按照業績點計算,一個業績點每月發3000元(發1年),該校20%的教授拿不到任何業績點,全校教授一年平均業績點0.6,“最高的一位教授一年能拿到幾十個業績點,收入懸殊之大讓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