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被組織的投票難感動中國

時間:2010-12-13 14:55   來源:法制日報

  對於宜春市三位入選央視《感動中國》候選人得票被操縱的懷疑,發酵已久。質疑主要來自三位候選人王茂華、譚良才和曾凱的得票數量短時間內激增、“選民”來源地過於集中兩個方面。截至9日18時20分,投票結果顯示,王茂華、譚良才翁婿兩人的得票已經達到133318票,排名所有候選人之首,其中96%的得票來自江西。曾凱得票數為79123張,列第三位,其中82%來自江西(12月10日《山東商報》)。

  數據是最直白的資訊與事實。當三位江西宜春的候選人,以短時間本地化的反常得票方式“突圍”時,人們能夠想到的只有投票的異常。而這種異常的具體指向是什麼呢?一則材料可以給出思考的方向: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學院官方網站上有一則校園新聞,新聞的內容是“根據宜春市委宣傳部要求,請各單位做好宣傳工作,積極組織廣大師生員工進行投票”。如果新聞為真,我們大致可以明白為何選票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當選票被號召、被組織時,就會呈現出地方化、暫態性的特徵。

  地方宣傳部門為何要對感動中國人物如此看重呢?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感動中國人物可以成為地方的榮譽。無論是從地方還是從公眾的角度看,人們總是會對身邊的感動中國人物更加注意。問題是,這種接近感必須謹慎地釋放、使用。地方可以對候選者做廣泛的宣傳,公眾可以對候選者踴躍地投票,但一切應基於自願的原則,一切應以真實的意願為基礎。因為,選票是輿論的載體,真實的輿論必須以真實的表達為核心。如果外力介入了投票,表達變得不夠真實,則最終的投票其真實性就有待商榷。

  其實,在看待感動中國人物時,根本不用如此狹隘和功利。何為感動中國人物?儘管,感動中國人物有出處、有籍貫,但歸根結底,感動中國人物為感動全中國人的人物,為感動中國的精神財富。因此,在判斷感動中國人物的感動力和影響力時,首要的標準應該是其蘊含的精神價值——那些個案背後的典型精神。如果在觀看感動中國人物時被其感動,就投上一票,這樣的投票既是對感動人物的一種表彰,也是一種尊重。如果非要按地域進行投票,那麼感動中國人物也就只能算是感動某地人物了。不僅選擇的公正性受到了質疑,而且還直接抹黑了“感動”二字。(江蘇 乾羽 教師)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