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滕振國,曾以農民工的身份、以高中畢業的第一學歷、以自學數載的堅忍、以38歲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榮光,轟動河南乃至全國。
鮮為人知的是,碩士畢業之後,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點。
對於他來説,知識沒有改變生活艱難的命運:重新回到了曾經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員;微薄的工資承受不起他大膽地買一件新衣服;在那裏掃地數年的妻子依舊數落他的無用……
這是經營人生的失敗、學歷的尷尬還是“35歲退休”的職場就業歧視?7月28日,記者採訪了從江蘇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國及家人。
青春歲月在與貧窮搏鬥中一晃而過
1968年出生的滕振國與千千萬萬的農村孩子一樣,是作家路遙《平凡的世界》裏的孫少平的現實版。他們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他的母親田儉仍然記得兒子從小學到中學一直住著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裏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盞煤油燈,陰暗潮濕,還有高粱稈結成的頂棚。
1988年到1990年間,滕振國曾3度參加高考,平時成績優秀並被老師看好的他卻接連失利。
22歲的他,最終斬斷了上大學的念想。
之後幾年,滕振國的主業是種地賣菜,兼幹汝州火車站的臨時工。其間,國內興起自考熱,他聽取別人建議開始自考大專。
1995年春節,27歲的他對學習改變前途已經沒有多大希望,也希望臥床不起的父親臨終前能看到他成家。於是,他聽取親戚規勸,正月十六與親戚介紹的一個女孩見面。一個月後兩人結婚,一年後生下了兒子。
他揣著剛剛到手的大專畢業證在汝州市內找工作,沒有結果。
之後7年,他幹過清潔工、搬運工、建築工、保險推銷員等,無一長久。“這樣一晃就到了34歲。”滕振國説,“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賣菜、出去打零工賺錢。現在和以前的同學説起這些,我怨自己走了彎路,如果當時有人能指導一下,學一門技術比如廚師什麼的,生活不至於如此難。”
他生性老實靦腆、沒有野心,改變命運的雙手蒼白無力,青春在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