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為孤寡老人接骨。
假如兩名大學生應聘同一職位,一個曾參加過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以下簡稱“西部計劃”),一個剛剛大學畢業,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更願意錄用誰?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期對1044家用人單位,實施的專項調查顯示,63.1%的用人單位會選擇志願者,僅2.5%的用人單位選擇應屆生,另有34.3%的用人單位表示“不好説”。
此次調查發現,在用人單位看來,西部計劃志願者比起應屆大學畢業生,最突出的優勢是“奉獻精神”(75.5%),其次是“人品好”(45.1%)和“待人接物成熟”(44.0%)。
81.0%的單位對志願者日常工作表現表示滿意
付敏從北師大珠海分校中文系畢業後,去團廣西隆安縣委做了一年志願者,然後應聘到廣州一家公司任職。但兩年後,她開始一門心思地應聘學校的職位。
“我的最大職業理想是到學校,跟學生在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一些孩子,從而改變這個社會。”但連續應聘了20多所學校後,付敏全部失利,最大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缺少教師工作經驗。
此時,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通知她面試。面試中,這個學院的副院長符莎莉問了一個問題:“你做西部計劃志願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這是付敏第一次在面試中被問起這段經歷。她脫口而出:“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幫助孩子。我還年輕,還有精力去闖,能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很多年輕人的理想看起來好像有些天真,但只要有勇氣,就能實現。幾十年後等自己老了再回頭看,一定不會後悔。”最終,付敏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其實她的專業在那麼多面試者中並無優勢。”符莎莉向記者直言,“是她的經歷打動了我們。我能看出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能夠去那麼艱苦的地方做志願服務的人,一定具備很強的奉獻精神和吃苦精神,也一定能勝任學校的工作。”
“我們學校還從來沒進過志願者,付敏是第一個。”學院學生工作處處長錢一雷説,大家都有些好奇,想看看志願者是否和媒體宣傳的一樣好。錢一雷也一直在注意付敏的表現。“付敏一進來就被安排帶新生。新生歷來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但付敏帶的班一年下來平安無事。這説明她事先做了很多工作,不是等出了問題才處理。付敏沒有讓我們失望。”
付敏的成功並非個案。本次調查顯示,在聘用過志願者的用人單位中,高達81.0%的單位對志願者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現表示“滿意”甚至“非常滿意”。對於“滿意”原因,用人單位首推志願者的“奉獻精神”(67.7%);65.7%的用人單位表示,滿意的原因在於志願者“人品好”;還有54.5%的用人單位認為,志願者“待人接物成熟”。
畢業于廣州大學的馮康,在西部計劃服務期間任學校老師,現在已是匯豐銀行諮詢科技運營部職員。馮康説,他把志願服務期間任資訊技術老師的經驗,用在了工作中。“面對客戶的問題,我不會一下子給他們完整答案,而是引導客戶去探索,去親手操作。這樣客戶才能真正理解,徹底解決問題。其實工作上的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就看你怎麼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