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願永遠都笨又傻……”現實世界裏,有些成年人的心態如同這首《我不想長大》的歌裏所描述的那樣,拒絕長大。
家住北市區的陳先生近日致電本報訴説了他的苦惱——30歲的老婆依然像個孩子,喜歡“裝嫩”。心理專家表示,這其實是“成人幼稚病”,屬於“彼得 潘綜合症”的一種。
一吐為快
老婆怎麼像個孩子 交水電費也覺得累
今年30歲的老婆阿玉已經是一名兩歲孩子的媽媽,可她自己卻仍然像個小孩子一樣,感覺長不大。對於家裏的事情,她不願意幹,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幹,就連交水電費這些小事情,她都覺得很累。結婚五六年了,阿玉還是動不動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傾訴、商量。家裏明天準備買什麼菜、做什麼飯,自己在單位參加了什麼會,這些瑣碎的生活小事她都要向她父母請示彙報,得到他們的詳細指導後,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不可思議的是,除了這些小事情外,她連夫妻生活間的隱私都毫無保留地向父母彙報,為此,陳先生非常惱火,曾經和她連續“冷戰”了一個多月。阿玉在一所中學裏當老師,工作方面沒啥差錯,但就是經常喊累。孩子出生後,她並沒有欣喜若狂,反而覺得孩子是個累贅,讓她心力交瘁。
對症下藥
家長過度保護 造就“成人幼稚病”
錢錫安:昆明心橋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高級心理諮詢師
診斷:從阿玉的行為表現來看,她已經對自己的親人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也折磨著自己的情感,活得很累。因此,這成為了一種“人格障礙”,可歸類“依賴型人格障礙”方面。
主要表現為缺乏自信心、主動精神和獨立能力,被動服從別人的意志,特別是長輩和上級的意見,精力不足容易疲勞,常為小事憂慮傷感。其主要成因是童年期的依賴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導致成年期心理固結在“口欲期”,不斷延長“心理哺乳期”,有的人甚至處於“終生心理哺乳”狀態;同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過度保護,久而久之,子女就會逐漸産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獨立自主。依賴型的人常常被別人稱之為“長不大”、“幼稚”的人。現在的獨生子女如果教育不當,有可能會形成依賴型人格。
診斷1
接受心理矯正輔導
支招:兒童期是人格發育的基礎和關鍵期,如果這期間産生人格缺陷或人格組成的各個部分發生不平衡、不協調,將影響一生。所以,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調適。
阿玉雖然是成人,但心理年齡卻停留在少兒期。她不想長大,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覺得是個累贅,這是她認為或感到自己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來到世上與自己爭寵。因此,應該做心理矯正輔導,接受“回溯過去”、“告別父母”、“重建自信”和“培養意志”等矯正依賴型人格障礙的程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