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重慶誕生體重一斤二兩最袖珍嬰兒 頭部只有鵝蛋大

時間:2010-01-13 08:51   來源:重慶晚報

  

 

瘦小的新生兒

 

  小手

  一斤肉有多少?一個嬰兒只有一斤二兩重,你想她會是什麼樣子?

  日前,大渡口區一名孕婦早産下一名腦袋只有鵝蛋大、手臂只有成人小指粗、僅610克的超級“袖珍寶寶”。

  為了挽救這個小傢夥,兒童醫院新生兒科8名護士24小時輪流監控,嬰兒闖過一道道生死關,奇跡般存活下來。女嬰能否創造生命奇跡,救治專家表示很有信心。

  記者了解到,女嬰必須在保育箱裏度過2個月,等體重達到2000克後才能自主吃奶,即使不出現並發癥,保育費也十分昂貴,至少七八萬元。

  女嬰頭部只有鵝蛋大

  昨日,在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護士易敏等人小心翼翼地圍著嬰兒保溫箱,正專心地記錄這名被她們稱為“幺兒”的小傢夥的體徵狀況。

  鵝蛋大小的腦袋、成人小指般粗細的手臂、指甲大小的腳掌和手掌,全身皮膚猶如一層保鮮膜般晶瑩體透,乍一看像一個工藝完美的玩具娃娃。易敏告訴記者,由於女嬰發育不成熟,每次身體動一下和哭一下,都十分費力。

  易敏稱,這是他們收治的最小嬰兒,她頭圍只有22釐米,身長28釐米,體重610克。經過10多天的救治,她體重正常脫水至590克。目前,只要不發生肺炎等並發癥,體重將勻速上升。

  打破28周圍産期極限

  女嬰是家住大渡口區的李女士生的。

  由於身體原因,李女士做了試管嬰兒手術。沒想到,小生命提前降臨。去年12月30日,她突然肚子劇痛,被家人送到重醫附一院産科,經檢查,只有25周零6天的胎兒要降臨。

  為了保證胎兒安全,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專家早早趕到産房,搶在第一時間搶救。“幺兒”自然出生了:全身發烏,沒有呼吸,心跳微弱。專家一邊對她進行搶救,一邊緊急轉院到兒童醫院新生兒診治中心重症監護室。

  26周就出生,這可讓專家們感到驚訝。“她能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跡!”專家稱,一般正常的預産期是40周,懷孕28周以上進入圍産期,即28周是一個分水嶺,超過28周成活的幾率才大。“幺兒”打破了醫學極限,整整比足月兒提前了近一半時間。此前,西南地區從未有過26周以下胎兒出生後被救活的先例,她也創下西南地區最低體重嬰兒之最。

  8名護士24小時監控

  這樣小的嬰兒,能否成活是一個挑戰。

  專家稱,醫學上認為,正常嬰兒的體重在2500克至4000克之間,1000克以下為超級低體重兒,610克幾乎是一個體重極限,超低體重兒在國外的救治存活率不到50%,國內更低。

  為搶救這個小生命,醫院派出有史以來最強陣容,1個教授、1個副教授、2個醫生、8個護士,護士輪班24小時監護。

  易敏稱,從昨天開始,“幺兒”已經可以通過胃管喂奶進食,一天吃4毫升,每3小時吃0.5毫升奶。目前,每天輸液83毫升,保證營養供給。

  易敏介紹,“幺兒”開始靠呼吸機呼吸。經過精心治療,順利克服了肺出血、肺水腫、腦出血等疾病,第9天順利脫下呼吸機自主呼吸。

  由於皮膚薄如蟬翼,連醫用膠布貼上去都可能讓其開裂。皮膚太薄,“幺兒”體內水分丟失很快。醫護人員為她配置了一台增濕器,使她提前享受了“蒸桑拿”的感覺。

  在營養方面,兒童醫院煞費苦心,每天按照“幺兒”的體重,配備液體,包括營養液、血漿等。就連她吃的奶粉也是特製的,利於吸收。

  成活後可正常成長

  據悉,試管嬰兒本身容易早産,加上李女士自身宮頸鬆軟,導致“幺兒”提前來到人世。

  市婦幼保健院婦産科黃護士長告訴記者,根據初步統計,該院出生的嬰兒最輕的900多克,610克的嬰兒太難想像。

  該院試管嬰兒中心知名專家劉東雲表示,臨床上,試管嬰兒手術成功後,胎兒的發育狀況和正常懷孕一樣。因此,只要孕婦飲食正常等,正常出生的試管嬰兒大小與正常孕育的嬰兒沒有區別。劉醫生認為,只要通過保育方式,讓“幺兒”正常走出保溫箱,以後也可以和普通幼兒一樣正常。

  新聞連結:出生體重730克 現在已經兩歲了

  2008年9月,江北區30歲的謝女士提前産下一名體重僅730克的嬰兒。這名早産兒出生不久就遭遇窒息缺氧、新生兒肺透明膜病、顱內出血等18種疾病。

  經重醫附屬兒童醫院3個多月悉心救治,這名早産兒連闖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3道生死大關,成功存活,體重增至2300克,並於同年12月16日出院。

  目前,這名快2歲的早産兒堅持每月到醫院復診,昨日的檢查結果顯示,各項體徵指標均在正常範圍,與普通孩子無異。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