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華網貴陽1月6日電(記者李驚亞)沒房、沒存款……除了辦一張結婚證,其他都可以不要——近來,在中國都市的“80後”中,掀起一股“先結婚、再置房、共創業”的“裸婚”潮。
“想在北京買套合心意的房子,首付起碼30萬元,向父母要錢對他們也是負擔,只能自己慢慢攢。”27歲的張歌琳是中國人民大學2009級畢業研究生,結婚剛3個月,“新房”是北京五環外一套租來的兩室一廳。
步入2010年,首批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們開始進入30歲,“三十而立”,意味著談婚論嫁、成家立業。而中國歷來有“安居樂業”的説法,比起成就事業,中國人在結婚時更看重是否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在許多“50後”“60後”的記憶裏,他們結婚時的“新房”大多是單位集體宿舍或者父母留下的房子,但隨著土地的數倍升值和人口向大城市的快速流動聚集,依靠單位分房或父母向兒女提供“贊助”來“安居”的方式已經不再現實。
據中國《法制晚報》和求職網站智聯招聘的聯合調查顯示,在近萬名即將年滿30歲的職場人中,月收入在3000至5000元的人數佔比為31.2%,月收入在1500至3000元的人數佔比為28.6%,有47.9%的人無房無車。
面對適婚年齡將近卻買不起新房的現實,許多中國“80後”正改變傳統的先“安居”再“樂業”的婚姻模式,對於結婚時房子、車子能否“一步到位”不大在意,而是強調先“樂業”再“安居”,以更加務實的姿態規劃今後兩人的長遠發展。
22歲的雲南鎮雄人鄒恒現在貴陽合群路一家餐館打工,新婚不久的他和妻子住在月租600元的小屋裏,“結婚就買了兩個戒指,別的東西都沒添置。我們現在年輕,把結婚、供房的錢攢下來,以後用來投資做生意,不愁沒有房子、車子”。
“我相信,每一對情侶都期待結婚時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安定的住所,但是理想和現實往往有差距,有很多東西恐怕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慢慢得到。”張歌琳説。
同為“80後”的華中師範大學教師張繼波分析認為,步入婚姻的中國男性往往扮演著“當家者”的角色,在結婚時須承受買房的沉重負擔。而“裸婚”潮的興起説明,伴隨中國女性在事業和人格上的自主、獨立,她們越來越不介意與丈夫一起承擔更多的婚姻責任。
除了“裸婚族”,在中國,有房有車但就是不結婚的“不婚族”、婚後享受二人世界不願要孩子的“丁克族”等新社會現象也層出不窮,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固有觀念逐個被打破。
“這説明社會觀念日益開放,人們的選擇更加自由和多元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段成榮説。
全國婦女與社會性別學學科發展網路專家、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性別社會學教授祝平燕認為,中國社會日益物質化,“裸婚”讓很多年輕人意識到,物質並不是決定婚姻的最重要因素,要通過一起打拼來追求幸福生活,“從某種角度看,這也是‘裸婚’所具有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