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232年來從未對公眾開放,騰退掛牌耗時28年,修繕用去31個月投資兩億元……這些數字仍不足以説明恭王府府邸的價值。明日(8月20日),恭王府府邸將正式向公眾開放。
開放後,恭王府府邸的參觀票價將從現在的20元調整為30元,同時推出70元的參觀套票。套票包括門票、府內講解、參觀開放的景點及展廳,觀看王府大戲樓並欣賞北京傳統節目演出,還可以品嘗王府蓋碗茶和小吃。而30元的門票只能參觀開放的景點及展廳。
售票處設在府邸正門,原來進出的恭王府花園的門將關閉。在準備就緒的檢票處,還專門設有殘疾人通道。老年人、大中小學生及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買門票可半價。1.2米以下的兒童免費參觀。
目前,恭王府府邸有兩個展覽展出,其一為《王府回聲———海峽兩岸畫家主題創作展》,匯集了兩岸20多位畫家的55幅作品,畫作內容均為曾在恭王府生活和居住的歷史人物、恭王府的著名景觀等。另外一個是《中國 丹麥1600—2000》,展示了丹麥腓特烈堡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眾多丹麥皇家文物。
開放後,正殿銀鑾殿還將舉辦清朝王府文化展。
恭王府始建於1776年,為清代大學士和珅的私宅。咸豐元年(1851年),恭親王奕訢搬入,改為恭王府。王府分為府邸、花園兩部分,花園一直對外開放。
新中國成立後,恭王府曾為多家單位佔用。2005年,有關部門斥鉅資進行搬遷騰退並開始大規模修繕。
看點1 “新舊結合”展清代文化
恭王府府邸曾經在上個世紀初遭遇火災,大部分建築變成一片廢墟。此次修復,重點工程在於按照歷史資料恢復古代面貌。很多復建都是在破損的基石、墻壁基礎上完成的,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是頭宮門。
頭宮門其實是一個沒有屋門的過道,位於府邸大門和主殿之間。雖然已經完全修繕完畢,但還是能夠清晰地看出,頭宮門東側的墻壁是舊物,南北兩側的墻壁則是新近復建的。屋頂的彩畫也是同樣,舊的彩畫已經有些色彩斑駁,而新的彩畫則非常艷麗醒目。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工作人員解釋,當初制定的修繕方案就是最大程度地展示這座著名清代王府的本真面貌,“能用舊的就用舊的”。
看點2 建築規格僅次於故宮
作為清朝規模最大的王府,恭王府具有僅次於故宮的建築規格。
恭王府頭宮門門釘的排列為“橫七豎九”,僅比故宮的“橫九豎九”少兩排。此外,在別的古建中很少見到的綠色琉璃瓦也充分説明瞭恭王府曾經主人的身份。“故宮用的是金色琉璃瓦,恭王府中路建築用的則是綠色琉璃瓦,這在清朝是有嚴格要求的,對於建築綠色的尊貴程度僅次於黃色。”工作人員表示。
修繕過程中,在樂道堂發現了貼金鳳凰彩繪。這個代表公主身份的彩繪向人們指明瞭公主閨房所在。工作人員解釋,和珅的兒子娶了公主,但是現代人從廢墟中無法找到公主的住處,而這些彩繪説明固倫和孝公主就住在樂道堂。現在,四塊玻璃頂將金鳳凰彩繪罩住,既方便參觀也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
看點3 “文革”標語原狀保留
雖然已經修繕完畢,在府邸兩處建築的外立面上,還是可以看出“文革”時期標語的痕跡,大大的紅色標語刷寫在灰色的墻壁上,只是經過歲月的洗滌已經不是十分醒目。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標語已經存在了40年,成為建築的一部分,同時,也體現了特殊時期文物古建的“生存狀態”。
為了不傷害清代墻壁,所以此次修繕並沒有將這些標語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