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九歲小女孩要做“酒窩” 學生漸成整容隊伍主力

時間:2007-08-29 10:28   來源:千龍網
  暑期,南京各大醫院整形科與整容醫院門庭若市,很多學生排著隊等“變臉”。媒體上像“暑期酬賓:憑學生證,整形7.8折”這樣針對學生的整容廣告比比皆是。整容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學生潮,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大眾化和低齡化的趨勢。面對此種現象,專家呼籲:學生整容應多一點冷靜,少一些盲目。

  現象:已經習以為常

  記者于日前看到,前往南京各大醫院整形科與整容醫院諮詢的人數明顯增多。據整形科醫生介紹,暑假期間他們接收到的門診病例比往常多一倍以上,其中70%為剛畢業的中學生和高中生。

  記者在江蘇施爾美整形醫院了解到,學生整容以割雙眼皮、隆鼻、抽脂為主。在前來求診的學生中,大多數人的整容目標並不明確,只是單純求美,部分中學生拿著崇拜的明星照片登門,點名要做某某的眼睛、某某的鼻子,少數人甚至表示有“整容上癮”的傾向。

  一位女中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班很多女生都光顧過這家醫院,整容“小手術”對她們來説已習以為常。據資料顯示,自1997年至今,18歲以下青少年做整容手術的絕對數量增加了5倍以上。在整容的隊伍中,學生已經逐漸成為主力,踏足這個圈子的學生的年齡也越來越小,甚至出現9歲小女孩要做“酒窩”的事件。

  整容列入學生的消費清單與青少年的愛美之心和父母對此的縱容不無關係,而醫院對整容年齡的限定也日趨模糊。當記者問到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能否接受整容手術時,一位整形科的醫生説:“沒什麼關係,十五六歲差不多了。”

  動機:美麗意味著成功?

  中大醫院整形美容中心統計資料表明,對於孩子選擇割雙眼皮、墊鼻梁、隆下巴等整容手術,絕對支援的家長高達85%;經過子女做思想工作同意孩子整容的佔10%左右,家長對子女整容的總支援率達到了95%。南京市第一醫院整形美容科的一位專家認為,這一現象折射出社會觀念的變化: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整容成了家長幫助孩子應對壓力的一種方式。

  對於經濟尚未獨立的學生,整容手術可謂價格不菲,但他們仍不惜血本前來就醫。一位由母親和奶奶陪同前來的女中學生説,她做雙眼皮手術一共花費了3480元。當記者問她接受手術是否害怕時,女孩坦言:“怕,但一想到能變漂亮就覺得值了,往後找工作還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採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相信,出眾的外表不僅在人際關係上佔優勢,在競爭中也能博得更多機會。一些渴望孩子成功的家長甚至勸孩子整容。對於此種現象,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新聞系的朗教授指出:“社會上炒作‘人造美女’的資訊誤導了大眾,使女孩們覺得只要有美貌就會擁有一切,整容被她們看做是走向成功的捷徑。”

  反思:整容不如調整心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整形外科學專家張滌生教授告誡説,美容外科與生活美容是兩回事。美容外科是外科醫學的範疇,除必要的手術設備外,是以手術主刀醫師的個人知識技術和經驗為主要條件,如草率從事就會造成各種並發癥、後遺症、繼發性畸形,甚至嚴重危及生命。據資料顯示,近10年來,我國已有逾20萬張臉因為整容失敗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專家指出,青少年發育尚未成熟,臉部輪廓和體型都沒有完全定型,此時做整形手術很可能對身體器官的進一步發育成長産生負面影響。同時,整容具有不可恢復性,會留下一定的烙印和創傷。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缺陷,整容大可不必。

  “學生整容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對美的認識不夠成熟。渴望擁有美貌是人之常情,但期望通過整容獲得良好人際關係或更好前途則體現為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訴求。”南開大學心理學家袁辛説。

  一些整形醫師表示,前來整形的女生中不乏天生麗質者,面對強大的整容潮,她們只是在盲目地“隨波逐流”。對於美的評判,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美從來不是客觀的,各個時代的美醜標準都是相對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對美的評判標準也不同。外表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氣質、修養和學識也不是單靠一個手術就能實現的。一位資深教育學者明確表示,外表只是第一印象,內心美才是真正持久的財富。如“美麗紮根于內心深處”所指,內涵的培養比外貌的改變更重要。

  面對期待通過整容獲得未來的學生,南航大的趙同學説,整容不過是改變外貌的一種途徑,而自信、自然、健康、快樂的人在任何人眼裏都是美的。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