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2014年1月30日 針對臺大醫師柯文哲在臺北市長選舉中聲勢大漲如日中天的現象,臺灣《中國時報》今晨發表社論尖銳地指出,柯文哲現象是臺灣政治社會的奇特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位大放厥詞、特立獨行的急救名醫,開始跟政治與選舉扯上關係,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部分政治人物的操作醞釀下,竟然真的即將成為臺北市長參選人,並儼然成為綠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從近日的民調來看,柯文哲在臺北市長的支援度上竟然屢屢超過連勝文,雖然勝負多在誤差範圍內,但是聲勢確實驚人,柯文哲還沒有正式成為某黨、某陣營的提名人選,已經開始跨區助選,同是醫界的涂醒哲找上柯文哲,幾位外縣市的民進黨新生代的參選記者會,也請柯文哲來“講評”。看來,柯的人氣在綠營中直追蔡英文、賴清德,成為新的人氣王。
柯文哲現象是藍綠惡鬥的必然産物
文章説,柯文哲現象的出現,可以説是臺灣藍綠政治的必然産物。多少年來,藍綠對立遲滯臺灣發展腳步、藍綠都是爛蘋果,人民往往只能含淚投票,是廣大選民的共識。從陳水扁任內中後期開始,嚴重的貪腐引起民眾強烈不滿,馬英九執政後,由於不少政務官和政策與民眾嚴重脫節,貧富差距擴大,實質薪資成長停滯,民怨沸騰,因此,從扁到馬,都讓民眾對藍綠兩黨失望,更都曾激發起相當規模的公民運動。柯文哲,作為政治素人,正好填補了藍綠政治的缺口,滿足了相當一部分人厭棄當前政局的心理。
其實,只要稍微冷靜想想一下,選民不難發現,柯文哲從無政治歷練,我們根本不知道他會如何處理日常政治運作,更不知道他的急救醫術是否能施用在緊急的政治應變上。柯文哲在政壇出道以來,少談理想,少談願景,更無政策能力,就是靠一張嘴吸引媒體注意,他的發言更是矛盾百齣,空洞虛浮,基本上與國計民生無涉。但是在媒體的炒作、掩護下,柯文哲的造神運動正在熱烈的展開,就像當年媒體追逐陳水扁、馬英九一般。
耐人尋味的是,陳水扁、馬英九當年之所以廣受媒體、民眾歡迎,也和柯文哲有類似之處,標榜快樂希望的陳水扁,和非傳統國民黨的馬英九,都曾和藍綠政黨拉開相當距離,展現某種非典型的特質。扁、馬、柯,都是造神運動下的産物。
臺灣社會存在造神運動的更深層原因
文章強調,臺灣媒體的造神運動除了藍綠政治惡質化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臺灣的政治體制雖然早已民主化,但是實際上卻是某種領導人獨裁製,表面上,臺灣政治體制是“五權分立“加上”雙首長制“,但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實際上擁有“內閣”人事與政策的最終決定權,卻因為不用主持“內閣”會議,不用面對“國會”監督,形成權力與責任嚴重失衡,以及權力過度集中的局面。在這種“領導人獨裁製”下,人們把目光集中在領導人身上,或過度期待、或過度批判,都是極其正常、卻也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另一方面,由於兩三千年的皇權統治,和華人社會的大家族傳統,臺灣社會可以説長期浸淫在家父長制的文化之中,家父長制文化的特色就是一方面強烈依賴擁有權力、握有資源的領導人,渴望領導人的照顧與施惠,另一方面,當領導人無法稱職,或是漸失權力資源,就期待、擁護新的強人上臺。
在體制痼疾、文化傳統和政治現況的交互影響作用下,島內民眾往往期待英雄橫空出世,扭轉政局,改變現況。而媒體因為一方面需要大量新聞素材,一方面又有喜新厭舊的慣性,“造神”成了必然選擇,“造神運動”反覆出現,甚至遍及各個領域,在政治上,南臺灣有“賴神”,在網路輿論平臺,有所謂“宅神”,在信用消費領域,有所謂“卡神”,在股票證券市場,有多個“股神”。“造神”,彷彿成了全民運動。
造神運動,有潮漲就有潮落
在分析了臺灣社會造神現象存在的根源之後,社論筆鋒一轉指出,但是,有造神浪潮,就必然有潮退之時。如同金融市場,泡沫越大,破滅的越加迅速與慘烈。李登輝挾臺灣人總統魅力,席捲藍綠群眾,但一旦國民黨失去政權,立刻成為眾矢之的。陳水扁作為自封的臺灣之子,透過媒體與政治操作,將綠營基盤擴大到高點,更在2004年一對一台灣地區領導人選戰中擊敗國民黨,但隨著貪腐醜聞不斷爆發,成了媒體圍剿的對象,最後淪為階下囚。馬英九的明星光環,更是如流星般迅速殞落,5年來的歷程,大家記憶猶新。
英雄創造時勢,時勢毀滅英雄,真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果臺灣的政治體制不能作根本的翻修,如果公民運動無法讓公民的自主意識真正生根,如果社群領袖不能戮力推動社會文化的改造,臺灣終將在造神與神滅的惡性迴圈中不斷消耗,不斷向下沉淪。
文章最後指出,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柯文哲,島內社會持續不間斷的造神與毀神輪迴現象昭示著,臺灣政治體制必須思考全盤翻修了。(台灣網 王文英)
[ 責任編輯:王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