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蕭萬長:兩岸企業合作需要強有力的制度化基礎

2013年11月04日 20: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1月4日南京消息 以“兩岸産業合作新局:挑戰與對策”為主題的2013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4日下午在南京開幕。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臺灣)蕭萬長出席開幕式併發表演講,蕭萬長結合全球及地區經濟發展,縱論當前兩岸企業合作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在他看來,兩岸企業合作應建立在強有力的制度化基礎上,繼而推動兩岸在ECFA構架下,及早完成服貿協議的實施程式,加速完成兩岸貨貿協議及兩岸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並進一步強化及擴大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為兩岸自由貿易與企業合作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多項協議為兩岸經合開新局 發展中也有挑戰

  蕭萬長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劇烈變化,亞太地區經濟更呈現出經濟開放、結構調整這兩方面的快速變化。在此趨勢下,兩岸經濟均面臨著較為嚴酷的轉型壓力,繼而分別提出了以“調結構”及“開放”為主軸的經濟政策,以因應區域經濟整合發展。

  他表示,過去5年,兩岸共簽署19項協議,實現全面、雙向及直接的貿易、投資、航運、旅遊及金融往來。兩岸還積極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投保協議及兩岸服貿協議,並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為兩岸自由貿易及制度化經濟合作締造了嶄新局面。

  但不可諱言,兩岸經濟進一步合作中,也面臨著兩岸總體政策及經濟策略相互配合不足;市場開放程度與企業期待尚有差距;出現重復投資與資源浪費;資金、人才、技術移動失衡等關鍵性挑戰。為此,蕭萬長提出,面對挑戰,兩岸企業合作必須尋求新的突破,尋找新的模式,開創新的格局。

  經濟轉型內涵近 兩岸企業合作頻現新機遇  

  當然,在兩岸皆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企業間的合作也充滿新機遇。對此,蕭萬長深入指出:

  首先,大陸正加速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致力擴大內需。而臺灣也正努力改變“以大陸為市場”的代工出口成長模式,希望轉向“以大陸為市場的”新模式。這種轉變恰為兩岸企業提供了新的合作空間與發展機遇。

  其次,大陸正積極推動産業轉型換代,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及生産、生活性服務業。而臺灣近年也大力發展六大新興産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等。對照雙發産業發展內涵,可説極為接近。若能通過政策協調,即可排除面板、太陽能等重復投資、産能過剩的問題,也可進一步在很多産業領域取長補短,創造新的合作模式。

  再者,大陸為擴大內需,正積極推動服務業及城鎮化發展,且發展空間極大。因此,大陸可借助臺灣經驗,通過企業合作,大力推動服務業及城鎮化發展。

  此外,兩岸正分別推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自由經濟示範區”。雙方既然均要為實踐自由貿易做準備,應可在推動方式及政策上進行協調,加強合作,分享經驗,以創造雙贏。

  “兩岸企業家峰會”指引合作共贏新對策

  在蕭萬長看來,面對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未來兩岸企業合作應有新的方向與對策,而“兩岸企業家峰會”正可在其中扮演積極角色。

  對此,蕭萬長指出,兩岸可通過峰會機制,構建經濟戰略對話機制,整合彼此資源,擴大優勢互補,提升兩岸經濟共同競爭力。可建立企業合作新模式,使其從重視成本、産能、代工等的“量的合作”轉變為重視研發、創新、品牌、行銷等的“質的合作”,繼而結合兩岸優勢,共拓全球市場。可相互借鑒經驗,促進民營中小企業合作。可加兩岸服務業合作,共同倡導服務業創新,投入更多研發及推廣資源,以帶動兩岸共同發展。還可針對兩岸市場開放及企業經營法制環境,進行經驗交換及務實研究,共同強化雙方市場機制及法制保障。

  他特別強調,兩岸企業合作應建立在強有力的制度化基礎上。他期盼兩岸在ECFA構架下,及早完成兩岸服貿協議的實施程式,加速完成兩岸貨貿協議及兩岸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並進一步強化及擴大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為兩岸自由貿易與企業合作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台灣網記者 王思羽)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